543、夫妻夜话(1 / 1)

吴班主带着的戏班,本来叫作青云班儿。

实在安徽一带唱戏。

后来,跑江湖到北方来谋生。

结果没想到,北方连续几年大旱,民生一片凋敝。

老百姓饭都吃不起了,那里还有人来听戏。

所以,整个戏班基本处于歇业状态。

唱戏这行当,和说相声一样,是吃开口饭的,不唱戏哪里有饭吃。

又赶上今年春来,物价腾贵,米价暴涨十倍。

一大帮子人差点没饿死几个。实在是混不下去了。

正好赶上杨凡收购戏班,老吴就赶紧出手了,把戏班转卖给杨凡了。

杨凡发现老吴倒是个人才,经营戏班很有一套。

就把他留下来重新聘为班主。又收购了几个戏班,合并进来,组成了一个大戏班子。

杨老爷还给戏班改了名字,叫什么文工团。

老吴也不叫班主了,改叫吴团长。

驴蛋、磨桌、张疙瘩他们也喜欢听戏。戏班就在老爷的府里,排练的时候。他们没事就跑来听。

他们还开玩笑说:“老吴,我们是团长,你也是团长,咱们平起平坐。”

把老吴吓得腿都软了,谁不知道,这三位爷,那是老爷身边第一流的人物。

自己算哪根葱,一个唱戏的,下九流。

哪敢和他们平起平坐。一个劲的,打躬作揖。

“几位爷,你们就饶了小老儿吧,借我仨儿胆子,我也不敢跟您们平起平坐啊。”

戏班里有不少的唱青衣和花旦的小姑娘。长得那叫一个标志、水灵。尤其是一帮唱刀马旦的,那身材,那皮肤,正点起来,那叫一个哇塞。

搞得军官和家丁们纷纷往后院跑,后来被夫人骂了才消停。

此时,舞台上点着几盏瓦斯灯,把舞台照耀的一片雪亮。

经过调音后,一番二胡京胡锣鼓响,准备开戏了。

官兵们的顿时兴奋的抓耳挠腮,恨不得立马就开唱。

明代地方戏曲,远没有清代晚期和民国时期繁荣。从唱腔到剧本,都粗糙的很。

杨凡干脆让他们改唱京剧得了。反正戏本都是现成的。

京剧是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等多以安徽籍艺人为主的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

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杨凡买的就是徽班,所以,改唱京剧难度不大。

随着京剧乐器的演奏,气氛也起来了。一时间人人期待开场。

“老爷,这是戏本,请老爷和夫人选戏”老吴弓着腰,一脸谄媚的捧着戏本,对杨凡说道。

杨凡拿起来,看了看。

他是主将,不能随便选,要符合他的身份。内容要选严肃、积极向上的,尤其是体现三军将士风貌的。

“我就选这个《定军山选段吧》”说完,把戏本还给老吴。

“请夫人选戏”老吴笑得一脸的褶子如菊花盛开,把戏本递给两位夫人。

小娘皮和林月如脑袋凑到一起,商量了片刻,最终选定了《锁麟囊--春秋亭》《四郎探母-坐宫》。

很快,舞台上开始了表演。

一个白胡子老生,站在台上,在全套京剧乐器的伴奏下,字正腔圆的开唱。

“这一封书信来得巧,

天助黄忠成功劳。

站立在营门传营号,

大小儿郎听根苗”

杨凡一边听着优美的唱腔,一边打着拍子。对小娘皮和林月如说道:“你们看,他们才排练了半年不到,不论是乐器还是唱腔都有相当的水准了。值得表扬,一会唱完了别忘了打赏。”

京戏这东西一旦听进去了,非常让人上瘾的。

小娘皮和林月如没事也去听戏班排练,听得多了,也能在杨凡面前哼哼两句。

此时,她俩目不转睛的盯着戏台看,听到兴奋时,还鼓掌喝彩。

“头通鼓,战饭造,

二通鼓,紧战袍,

三通鼓,刀出鞘,

四通鼓,把兵交。”

这么优美的唱腔,官兵们还是第一次听到,一个个听的时如醉如痴。疯狂的鼓掌和喝彩。

“好,好”

后面的戏虽然是夫人们点的,不同于老爷点的热血剧情。但是也非常好看。

直到子时,才官兵尽欢,散场回营房。

夜深了,杨凡和小娘皮、林月如已经就寝。

但今天过得很开心,听戏听的有些兴奋。三人都没有睡着。

“老爷,你说我们打败了哈喇沁和朵颜,拿下了这块草原,陛下和诸位大臣会怎么处理。会把这块地盘给老爷吗”小娘皮问道。

上次杨凡立下那么大的功劳,皇帝居然不但没给封爵,甚至连遵化卫的指挥使都没给。

现在杨凡的地盘,还是杨凡自己花了十万两银子买来的。

虽然很大,但那是杨凡私人的土地。跟朝廷没有一毛钱关系。

杨凡苦笑道:“想什么呢,你觉得今上,是一个慷慨的主子吗。”

“陛下那个人,是个疑心重的人。所以没事不要在他眼前晃荡。简在帝心可不是什么好事情。况且,他对东林现在还有幻想。心心念念的都是五年复辽。其他的事情,他怎么会放在第一位。一切都要给袁督师让路。”杨凡接着说道。

“老爷是说,我们打了胜仗,最终可能东林摘了桃子。”小娘皮气鼓鼓的说道。

“老爷,咱们不能白忙一场吧,我也算看清楚了。陛下这人是一个用人,往死里用的主。他用人,还不信任人。在他手底下干活,是非常难受的。这样的主子是不值得给他卖命的。”林月如冷冷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