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在蒋梁的风波渐渐平息下去时,新华社,对,又是新华社!且就是那个记者,借着蒋梁强.奸案的余热,发了一篇引人瞩目的文章《25岁的公安局长》。
先不谈文章,单单是这个标题,就相当诛心。公安局长,可以是分局,可以是县区局,还可以是市局,标题里不说清楚,直接让人联想到市局!然后就是职称,副局长和局长差距有多大?省一个字,差之万里!最后是年纪,只有25岁!
三处无痕迹的文字处理,使得这篇文章充满了劲爆。
事实上,如果改成25岁的科长,就没那么了不得,30岁以下的正处都存在,副处一大把,何况是一个科长?按照正常提拔流程,30岁以前,刘羽未必能提任到正处,所以25岁的科长,真心不算如何劲爆,只能勉强算是冒头的一类。
标题尚且如此恶意引导,何况是文章?
文章里一阵见血的指出,该位局长履历存在问题,一年半前只是一名普通协警,一年半后却成为了一名公安局长,坐火箭式升迁速度,引人思考。
这文章里,也是各种引导,是,刘羽一年半前是协警,可他在任期间干了什么事,做了多少有利老百姓的事,被刻意忽略过去,只写了普通协警和公安局长的鲜明对比。
一时间,刚刚从蒋梁事件上转移了目光的民众,又集中在了刘羽身上。
人是一种很奇怪的动物,喜欢忘记一个人的好,却能格外记住他的不足。
刘羽从一个官员手下救下了圆圆,不畏强权侦办省政府高官,查出这个隐藏在官员中的败类,这件事,很快被民众忽略了,他们疯狂的注意着刘羽的履历问题,发出各种质疑和批判——为什么你这么年轻是局长?有没有走后门?是不是官二代?蒋梁的事,是不是作秀?
人的恶意,是一件很可怕的东西。
当一个人,用恶意的目光猜忌周围时,连上帝也会被视为恶魔。
在舆论恶意的引导下,民众的恶意被带动,他们中,九成九的人,连最基本的事实真相都没考虑,就随着众人的批判谩骂,加入其中。这在当下社会的民众里,很常见,盲目的、不经过思考的,被舆论带动着思维,攻击他们潜意识厌恶的东西。他们过于相信看似客观中立的新闻报道了,以至于,连这里头最简单的疑问都没考虑过,他是县区还是市局的局长,是正还是副的,他为什么升得这么快?干过什么事吗?
有时候,客观也可以是虚假的,这篇报道,便是一个例子。
在刘羽饱受谩骂和批判时,他的官场生涯受到极大挑战,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很快会被冷处理,避开群众目光。
这就是所谓的舆论监督,被有心人操控的舆论,带动起来的一批民意!
所以,一味相信舆论客观性,公正性的,都是缺乏独立思考的,这世间,就没有完全的公正。舆论也是一种对敌的武器,运用得好,不费一兵一卒干掉政敌,那些被舆论轰下台的官员,诚然有极多罪有应得,但谁能保证,他们当中,没有被恶意攻击落马的?
刘羽的事,因为蒋梁的风波,被拔高到一个很高的层次,以至于在京的陈倩倩都吓着了,专门打电话询问,她可以在那边找找关系,实在没办法找找蔡姐。蔡姐老子是中宣部副部长,在新华社丢个话还是能够的,这一点刘羽拒绝了,新华社那个记者明显有问题,绝非一般的报道,给人蔡姐添麻烦不说,人家拒绝你,怎么办?
在风山的莫言青等人,也纷纷来电话,打听情况,大意是关心刘羽挺不挺得住,就连流芳派出所的王小燕,也罕见的给刘羽打了个关切的电话,自从那次一别,王小燕都没主动联系过他,离别时那一吻,刘羽记忆犹新。
总之,刘羽被推上了风口浪尖,瞩目者众多。
明明是针对蒋梁的笔杆子,一百八十度,瞄准了刘羽,这让刘羽哭笑不得,如果就这样丢了官,估摸着白洁她们还得放鞭炮呢,须知她们是早厌倦刘羽在官场了,巴不得他回来。
刘羽也看开了,真因为这事混不下去,那就趁此隐退算了,北化的缉毒上了正轨,不需要他坐镇,若因为此次意外离开官场,不失为一个结局。
只是,刘羽想离开,得看这三位大佬的意思是不是?
刘羽为什么落难?是为谁办事?
这三位好意思看着刘羽就此丢了官?张青松不敢说,韩飞明和齐建华断然不会允许,这是在让我们难做人!刘羽替我们办事的,结果呢,事情办好了,他被幕后那人踹飞了,这不明摆着拆我们台子么?
所以,当天,刘羽就接到了齐建华电话,晚上去他家吃个便饭。
刘羽也想询问下无毒县区和那些警衔名额的事,最近侦办蒋梁的案子,都过了半个月,现在都已经2月了,再过个把星期就是过年,差不多各部门都开始放假,事情得有个着落不是?不然这年过不安心。
拎着点礼物上门,开门的是保姆,进去时,齐建华一如既往的拎着报纸在看,不巧的是,看的就是关于刘羽的报道。
“小莹,倒茶。”齐建华冲阳台上,在跑步机上锻炼的齐莹发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