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弯,转弯
熟悉哈特曼的第三飞行大队的德军飞行员都知道,他们王牌中的王牌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在战场上始终保持足够冷静的头脑,然后抓住机会一击奏效。用哈特曼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观察、判断、攻击、脱离”。哈特曼驾机向陈冲的金雕迎上去的时候,他的僚机奥布里瑟一边驾机尾随上去,一边在公共频道里感慨:“看吧,289!也许,我们可以期待哈特曼破300了!”奥布里瑟充当哈特曼的僚机已经有一段时间,对哈特曼也有了足够的了解,所以才会信心十足的喊出这句话。然后,他看着哈特曼爬升、下压再转弯,差点就欢呼起来。只是,哈特曼并没有展开进攻而是以一个暧昧的姿势与敌机并肩飞行,这可不是他所了解的哈特曼,他瞪大眼睛,心中想道:“这是什么?哈特曼又发明什么新战术了吗?或者他想戏弄一下中国人?可是——”
这确实是哈特曼发明的新战术,而这新战术就是专门为了针制喷气式战机。用哈特曼自己的想法来诠释这一还不是很成熟的战术,那就是“观察、等待、进攻、脱离”。双方都是喷气式战机,喷气式战机超高的速度决定了,一旦不能设定好进攻的提前量,那么猎物就可能凭借超高的速度逃逸掉——这是哈特曼在试飞ME262B的过程中得到的心得。他据此判断,要想能够对喷气式敌机一击奏功,那就必须等待更好的机会,最少也需要获得一个更近的距离或者一个更大的打击面。之前的爬升、下压、转弯,哈特曼固然是不想给陈冲瞄准发射导弹的机会,同时,他也是在给陈冲追击的机会——让对手先进攻,对手才会露出破绽,自己才能赢得机会。令哈特曼稍有遗憾的是,陈冲在他爬升的时候并没有进行追击,而在他出现在陈冲座机的旁边,陈冲依旧不为所动只是稳稳前飞的时候,哈特曼知道,自己的对手并不似想象中那么羸弱。
哈特曼这么想绝不是狂傲,德国空军从欧洲一直打到苏俄远东地区,先后战胜波兰人、法国人、英国人、苏俄人,他们完全具备对各国空军评头论足的资格。在哈特曼看来,迄今为止,他们遇到的最强大的敌人就是苏俄人。至于中国人,虽然他才仅仅和中国人照面不到半个小时,但就凭这段时间的观察,他认为中国空军就好像他们的国家一样,虽然貌似强大,但是底蕴不足,所以战斗力也就如此而已。
“一个不错的对手!”哈特曼嘴中如此评价陈冲,手上稳稳的操控着战机,不急不慌的保持着和陈冲并肩飞行的姿态。哈特曼此时已经判断出了陈冲的心态——比耐心吗?自己确实喜欢追求刺激,但是这绝不意味着自己就缺乏耐心。现在的战场态势,已方明显占优,那么就比比看看谁先沉不住气!
最先沉不住气的是陈冲。此时的空战局面,哪怕有大约一个中队规模的苏俄空军增援过来,却还是被德国人占去了上风。不管陈冲承不承认,无论是技战术水平还是实战经验,德国人都要胜过他们一筹。于是,在已方将导弹消耗得差不多的时候,局面就被德国人扭转过去,开始朝不利于中方的方向发展。已方场面吃力,陈冲作为指挥官又是战斗主力,当然不敢继续与对手比拼耐心。
奥布里瑟很聪明,长机和敌机保持并肩飞行姿态,他眼见敌机并无僚机在侧,于是便放缓速度调整方向,将自己放到了陈冲的左上方位置。处于这个位置,他也能更好的监视陈冲以及哈特曼周围的情况。陈冲忽然降低速度并且做出左滚翻动作,他马上意识到了陈冲的意图,一边提醒哈特曼注意,同时加大油门就向陈冲逼迫过去。陈冲要从机动中改出速度肯定会降得更低,这对于奥布里瑟来说就是攻击机会。奥布里瑟并非空战菜鸟,当然不会错过。
不用奥布里瑟提醒,哈特曼也已经注意到了陈冲的异动。他一边摇头微笑:果然是中国人先沉不住气,一边加速,然后操控战机作出右滚翻机动,紧接着便是一个筋斗。
做右滚翻机动时,哈特曼自然失去了陈冲的方位,不过他并不紧张。中国金雕刚才降速左滚翻,铁定会出现短暂的失速,而他要从机动中改出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哈特曼坚信,等自己完成筋斗,中国金雕最多能从机动中改出,而那个时候也将是中国金雕最脆弱的时候。“就是奥布里瑟抓不住这个机会,不要紧,还有我!”他这样想着,感受着战机做筋斗带来的腾云驾雾感,嘴角已经抿出了迎接胜利的微笑。
微笑才刚刚抿出,耳边却传来奥布里瑟的嘶喊:“转弯,转弯!”
哈特曼心中一凛,下意识的加大油门就想脱离所在空域,同时想:难道还有其它中国金雕?机身一颤,这是发动机忽然提速带来的必然状态,耳朵里正被发动机的轰鸣声灌满,忽然,奥布里瑟的一声“不”令他全身汗毛都竖了起来。下一刻,哈特曼还没能产生思想,一阵剧烈的颤动传来,他的世界便从光明坠入了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