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八章财政危机(1 / 1)

财政危机

日军在鱼雷和飞弹上之所以迟迟取不了突破,关键在于电子技术落后,以至于制导技术跟不上。制导技术,说白了就是为武器安装一个电子脑,使其具备一定的识别和跟踪能力。而正如小泉所言,电子技术再先进,其灵活度和敏感度也不如人。所以,用人脑来取代电子脑,自然可以获得更高的精确度。当然了,因为无论是鱼雷还是导弹,都属于消耗性武器,所以,只要是正常的人,心中尚存一丝对生命的敬畏,便不可能视之常态化,当做一种常规战术来使用。日本人的服从性极高,山本一条军令下去,登时,军方所属以及和军方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企业纷纷开始重点生产各类型的特攻战术武器及配套零部件。同一时间,涉及日军全体的一次选征行动也开始了。这种残忍的战术能否成功,人的因素乃是重中之重,所以山本五十六完全不敢大意,指派井上成美负责此事。

日本人开始了最后的疯狂,中国,在学兵军和国防军连番大捷、国家在军事技术上又有新的突破之后,民心士气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一个高度,欧阳云和联合政府的威信也再上层楼,真正获得了全中国人民的拥戴。于欧阳云等中**政领导人而言,这自然是好事。只是,因为同时,民众对政府的期望越来越大,要求尽快驱逐日寇、光复全部失地的呼声也越来越响亮,欧阳云等人因此也承受了极大的压力,甚至于在一次例会上,一贯急进的冯玉祥也不禁质疑:我们的步子是不是太快了?冯玉祥会这么说,盖因为连番大型军事行动,已经让本就拮据的政府不堪重负,乃至于又出现了拖欠军饷的现象。虽说联合政府现在威信极高,军官们相比以前也要奉公廉洁得多,短期拖欠军饷并不至于激起兵变。可是,考虑到长此以往会影响政府威信,稍有不慎就会弄出个乐极生悲,便是冯玉祥也不得不唱起了反调。

冯玉祥都能想到这个问题,欧阳云自然不可能意识不到。世界上从来就没有长胜不败的军队,现在前线胜仗越多,也就意味着,民众对败仗的容忍度就越来越低。那么,一旦出现败仗,其后果将是极为严重的。道理他懂,然而基于长远的考虑,他却必须坚持现在的进攻节奏。因为清楚历史走向的他知道,“过了这个村就没了这个店了”,一旦战争结束,中国还能像现在一样满世界追逐利益吗?绝对不可能,因为中国的底子实在是太弱了。

中国当前风光无限并不仅仅局限于军事,外交上同样如此——在英国派出以外交大臣艾登为首的代表团进驻重庆以后,现在世界上同盟国一方的主要国家英法美苏,已经全部有代表团常驻重庆,而且全部都是重量级的。此现象同样引起了中国民众的欢呼,中国实在是积弱太久,外交上也吃亏太多了,所以,民众们才会对此事格外敏感,好像中国已经站到世界领导层面似的。

民众们有理由为国家现在的“强势”欢呼雀跃,欧阳云等人却不能简单的看待这些问题。自家人知自家事,对国家各个方面知之甚深的他们知道,会出现这样的局面,都拜战争所赐。偏偏,战争又是最难掌握的。所以,一时的胜利真代表不了什么,而抓住这个机会将之转变成国家实力,这才是明智之选。

英法美苏,放在战前,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斜睨中国并且鼻孔朝天。正是因为这些国家的态度前后迥异,民众才欢呼鼓舞的吧。只是,如果他们知道,军队已经一个月没发饷,政府官员已经三个月没领薪水,国家军火库中的弹药储备已经只能保证前线部队的供给,想来他们会有所收敛自己的情绪。

当然,欧阳云是不会将这些窘况公诸于众的。

曾经,包括陈诚、白崇禧在内,不止一个人提出发行国债以缓解财政危机,但是却都被欧阳云否决了。欧阳云的理由简单而又中肯:维系政府运转那是我们的责任,政府如果真的破产,那只能说明我们无能,我们就集体引咎辞职好了;老百姓何辜?是他们没纳税吗?别跟我提什么前任,我们既然敢坐上现在的位置,那么就要有这份觉悟!说这番的时候,在最后他还加上这么一句:……在广州我已经错了一次,不会再犯了。

欧阳云这番话,严重违背了中国官场千百年以来形成的规矩,所以一度被不少人以为是作秀,认为他也就是死鸭子嘴硬而已。

但事实证明,欧阳云并不只是说说。在他的任期内,虽然联合政府也接受了不少募捐,但这些捐款人却都是自发的,他还真就做到了。

言归正传。中国现在的局势,事实上属于明面上光鲜,而底子却是空的。这个时候,艾登一行做好挨宰的准备来到重庆,结果可想而知。

学兵军还在广东的时候,国内就有知名人士指出学兵军特区的政策有穷兵黩武之嫌,欧阳云因此甚至被骂为“军阀”、“国贼”,而现在事实证明,欧阳云当初采取这个策略,却是押对了宝——在战争年代,军事投资的回报率,那是真正的暴利啊!

不仅是英国,美国还有法国也成了欧阳云解决政府财政危机的“冤大头”。英国人担心会遭到德日东西夹击,所以不得不做出姿态,准备大出血。相比英国而言,美国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所以在中英政府达成协议,英国将承担中国远征军若干军费并让出了在中东地区拥有的几家炼油厂以后,美国人也坐不住了,同样许诺承担驻澳中**队和法国志愿军的军费以希望换取中国完全接手澳洲和太平洋战事。

联合政府的一场财政危机,就在英美两国政府的慷慨解囊中得以渡过,而相对应的,在盟军各个战场,中**人的身影也开始变得普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