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女工,这时候其实只有十六岁。
发生了这件事情之后,她几乎受尽了世人的白眼。
甚至就连自己的家人,都只嫌弃她丢人现眼。还认定了是她不知自爱,勾引有妇之夫,却一丁点儿都不相信她说出来的事实。
她听了姜英秀的劝解,什么都没说,甚至闭上了眼睛,不去看她。
然而眼泪却哗啦哗啦地不停地流下来。
这件事情,她自己也有错。
她性格很坚韧,并不是推卸责任的人。
然而,家人和朋友的态度,真的让她心寒到了极点。
她却没有想到,世道不平,竟然真的有人踩。
这个陌生的小姑娘,竟然会无条件地相信自己,安慰自己……
姜英秀持续关注了这个事件一阵子,但凡有人去批斗那女工,她就把积极批斗的那帮人绑成一串。
脸上写上“心狠手辣怂包软蛋”或者“是非不分怂包软蛋”或者“欺软怕硬怂包软蛋”,如是重复了几回,就再也没有人再跟那女工过不去了。
毕竟谁也不想自己白天批斗完别人,晚上就被“妖精”从家里摄出来,然后被绑在高台上头,脸上写着超级难看而且好几天都洗不掉的墨字,被人指指点点,丢人现眼啊。
那女工之前虽然被工厂开除了,但是发生了这件沸沸扬扬的事情之后,厂里又雇佣她做了临时工。
她忍着众人的白眼,坚持干了下来。
干活儿真是不怕苦又不怕累,比很多相当能干的男人都拼命。
渐渐地,只要不涉及到谈婚论嫁,或者一些竞争,这件事基本上已经逐步被人遗忘了。
而一旦牵扯到这些方面,就必然会有人把这事情拿出来说。
对此,姜英秀也想不到什么好办法。
一个时代的主流观念,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够改变的。
虽然那妹子只是遇人不淑,并非有意做人家的小三,但是,名声上的污点,哪里有那么容易洗掉呢?
姜英秀没有持续关注这件事,不过,她知道,有些人的目光,已经数次掠过了自己。其中有牛轲廉、有洪建设、有萧凌然、有肖大国,有苏经理……
但是她并不介意。
虽然这个时空,并不是一个时时处处讲求证据的世界。然而,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撑,怀疑就永远只能是怀疑。
姜英秀在美术课上已经很小心地隐藏自己的水平了,然而有些东西,是压根儿隐藏不来的。
就像一个书法家,让他写难看的字,他也写不出来啊。
姜英秀很快就成了美术老师的得意弟子,听说了她的读书历程,惊呼这丫头是个天才。
于是姜英秀繁忙的学习生涯又增添了一项任务:
给班级出黑板报。当然在学校需要宣传画的时候,她也得顶上。
所有的美工工作,似乎都自然而然地归她了。校级的才有美术老师帮忙分担,而班级的,就只有她自己辛苦了。
相处一段时间,切实地对姜英秀的水平有了一定了解之后,美术老师还曾经特意跟她谈过,想要推荐她去读美术类的中专。
却被姜英秀礼貌地谢绝了。
她还准备熬到七十年代,参加高考呢。
不过高中三年,怕是就不能再跳级了。
然而这时间,也不能就这么浪费在校园里了。
姜英秀满腹雄心壮志,她打算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积累到足够的初始资金。
这个时代虽然视钱财如粪土,而从这个时空与她来的那个世界的相似度来判断,未来的发展趋势,金钱必将成为几乎每个人的追求。
当然,她的追求,其实并不是金钱,而是金钱带来的资源、机会、与自由。
姜英秀想来想去,觉得从前计划过的投稿路线,其实可以重新启用。
毕竟从前是在村里,需要大队开介绍信。
而现在她是县一中的学生,又是著名的跳级生、尖子生,投稿并且被采用,算不上多么稀奇。而且只要通过学校开介绍信,就能很轻松地把稿费领出来了。
想通了这一点,她就开始了自己的“诗配画”专题创作。
所谓诗配画,其实就是用画把诗里的意境表达出来。
而在这个时代,最安全、最靠谱的诗,当然非主席诗词莫属啊!
于是,除了充满童趣风格的田园风光,笔触稚嫩、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就是各种各样的美景,然后再在画面上配上两句主席诗词或者语录,画好了,整理好,自己再在空间里留一份底稿,就寄出去,向报社投稿。
她控制着节奏,并不一次放出大量的稿件,而是隔一段时间投放一批,隔一段时间投放一批。
时间间隔设计得很自然,基本上保证每个月,都能有至少一幅作品见报。
姜英秀再次成为了话题人物。
不过,因为她不断地在不同的报纸上发表稿件,学习成绩还一点都没有落下,慢慢地,很多原本对她还有几分嫉妒的人,心态都不知不觉地悄然改为仰望了。
如果说学习方面,只要足够刻苦努力,似乎还能够有机会超越姜英秀。
可是画画这种明显需要天分、需要练习、需要老师指导、需要资金支持的事情,她怎么也能这么厉害?
听说她还是没有人教,自己琢磨着自学的!
关键是她的年龄在那摆着呢!
这还让人怎么比?
唉!
这人啊,真是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有些人就是得天独厚,受尽了老天爷的偏爱,一点办法都没有!
最初还有人试图从她的画上挑毛病,然而她的主题思想一直都拿捏得非常到位,保持着跟主流思想一致,最多画风带点活泼和风趣的感觉。
就比如说,有一幅画儿,她取了名字叫做《女拖拉机手》,配的文字是两句很质朴的话,而其中前面半句就是主席提出的口号:
“妇女能顶半边天,田间地头生产忙。”
画面的内容,是一片广袤的田野,地面平坦宽阔,成熟的麦穗饱满金黄,都低着头等待收割。
而正在劳动的人群,是好几位精气神都很振奋,笑容都很灿烂阳光的女拖拉机手。
其实她这个创意,来自于第三套人民币中的一元纸币。
姜英秀上辈子,曾经好信儿地查过这个一元纸币上的女拖拉机手是谁。
网络上给的答案是,这位姑娘,是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她的名字叫梁军,恰好也是龙省人。
后来这位老太太还上过《小崔说事儿》呢。
不过,上辈子姜英秀很少花时间看电视。所以那期节目,她没看过。
整个创作过程,基本上全凭想象。不过,她画的几个人物,除了精气神格外的一致,表情动作,都各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