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豫并不会让皇帝失望,更主要的是,他不想让自己失望。从辈分上来讲,杨洪与陈懋是同一代将领,而陈豫虽然当年是陈懋的手下,不过基本上算得上是陈懋的学生了,而且两人是叔侄关系,所以陈豫要比杨洪矮一辈。这次被皇帝任命为中央军骑兵军团司令,陈豫就知道自己责任重大,这一安排,也是对他的考验,至少,他必须要在这场战争中证明,自己作为年轻将领的代表,并不比杨洪这些老将差!
这是陈豫对这次战役行动的理解,不过,这也是陈豫第一次指挥这么多军队作战。不管是在北伐,还是在东征,以及后来平定日本叛乱的战争中,陈豫仅是一名军长一级的将领,虽然后他的军衔比后来新组建的第四集团军,第五集团军司令的军衔还要高,不过他指挥的战斗仍然限制于军一级的规模。可以说,陈豫在指挥第二骑兵军作战的时候,是游刃有余,且得心应手,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了。不过,他还从来没有指挥过军团作战,以前他都是直接接受陈懋,或者是皇帝的指挥的,这次要由他来负责军团作战,显然,对他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这不仅仅是考验,也更是机会。在邓茂牺牲之前,朱祁钰一直安排两人相互竞争,说白了,就是要让他们在战争中得到锻炼。而朱祁钰又不提拔两人,仍然让他们指挥军一级的部队作战,根本目的也是要他们完全熟悉小规模的战斗,将战术能力提高到极限,然后再接受更重要的任务。也就是说,如果陈豫能够指挥好这次战役,那么他就有能力指挥大兵团作战,今后也就必然会得到更为重要的任务,这绝对是一个机会,从军长跃升为集团军司令,这是军人生涯中最重要的一个提升,而经过了这道考验的将军,最终才有可能成为陈懋与杨洪那种,能够单独领兵,独挡一面的大将,而不仅仅是听从别人指挥的普通将军!
也正是这么多年的锻炼,让陈豫在战术指挥方面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特别是在日本战场上,因为地域狭小,第二军难以在战场上完全展开,大部分的作战行动都是以数千人为规模进行的战术行动。这极为考验一名将军的战术指挥,以及战术调动能力,更考验一名将军对战场局势的判断能力,只有准确的判断出战场上的局面,才能够准确的将军队部署到合适的位置上,并且发挥出适当的作用来,通过积累战术胜利,最终转变为整场战役的胜利!至少,在这方面,陈豫的能力是不用怀疑的。也正因为陈豫对战术的这种高度把握,让他在率领帝国中央军骑兵军团作战的时候,将战术安排放到了最为重要的高度上!
中央军骑兵军团也是在蒙古军团出发之后两日南下的,几乎与西北军团同时离开了一号据点,并且在两日后通过了南面的四号据点,获得了最后一次补给之后,陈豫就让军团加快了速度,一直朝着南面的养夷而去。
这是帖木尔帝国与亦力巴里边境地区的一座重镇,人口虽然不多,不过处与商道上,行走西域的商人多半都会在进入亦力巴里,或者是向西返回的时候在这里停留。而亦力巴里是明帝国的藩属国,虽然与明帝国的关系一直不是很紧密,不过也没有得罪这场战争中的两个国家,一直保持着中立态度。当初,朱祁钰也曾经为此大发光火,想要出兵扫平亦力巴里,不过后来听取了于谦的建议,没有做出这鲁莽的举动来。不管怎么说,亦力巴里是帝国与帖木尔之间的屏障,而且帖木尔帝国也不想扩大战线,必然不会入侵亦力巴里,那帝国为什么要延长自己的边境线,给自己找麻烦呢?更重要的是,如果帖木尔帝国入侵亦力巴里的话,那么明帝国可以如同在朝鲜对付日寇一样,最终借他人之力控制这个国家。反之,只要明帝国击败了帖木尔帝国,那亦力巴里就完全被明帝国给包围了,到时候,恐怕就会主动提出并入明帝国的请求吧!
从这可以看出,养夷镇是有很大战略价值的,占领了这座小镇之后,南下可以对帖木尔帝国设在火站河的防线右翼构成威胁,同时还可以威慑到亦力巴里,切断亦力巴里与帖木尔帝国的联系,让帖木尔帝国无法对亦力巴里构成威胁,同时也无法从亦力巴里获取战争物资。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前者。
陈豫没有放松警惕,行军时,他在队伍前后左右都安排了侦察部队,侦察骑兵的活动范围扩大到了三十里。不过,让陈豫有点奇怪的是,这一路上,他几乎没有遇到任何的麻烦。原本在这附近活动的帖木尔骑兵连影子都没有看到。当然,陈豫并不知道,在他杀向养夷的时候,杨洪已经在西面与帖木尔骑兵打了第一仗,而帖木尔帝国的统帅将防线上的大部分兵力都调过去了,在其防线右翼活动的军队减少了很多!
攻打养夷的作战行动几乎没有任何难度,只有三千多敌人,而且几乎都是老弱病残的卫戍部队,而不是帖木尔帝国的精锐骑兵部队。陈豫只派出了第一军的骑兵师,只花了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就歼灭了这股敌人,然后占领了这座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