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罗维亚,这是一座位与非洲西海岸,面向大西洋的港口据点。数百年后,那些在奴隶贸易中被贩卖到了美洲大陆去的黑奴,在得到了国际联盟的支持下,回到了非洲,并且仿照美国的模式建立了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国家,而这个国家的首都就是蒙罗维亚。当然,这个由非洲黑奴建立的国家并没有如同美国一般的强大。
舰队在出发三日之后不到,就到达了蒙罗维亚港外面。之前,顾成林就已经派遣了一支由十多艘战舰组成的封锁舰队在蒙罗维亚外面进行巡逻,拦截过往的船只。在封锁舰队存在的情况下,那些属于法兰西王国的船只都被堵在了港口内,绝不敢轻易的离开港口。而那些准备前往蒙罗维亚的船只也被困在了北面的佛得角等几个港口内,不敢轻易南下。
这次,顾成林从一开始就下定了决心,如果法兰西守军不投降的话,那他就要用最猛烈的炮火将蒙罗维亚炸成平地。他已经在这场战争中表现得太过于仁慈了,甚至很多欧罗巴人都将他称为“仁慈的征服者”。顾成林需要这个形象,不过,他更需要让欧罗巴人明白一点,那就是,仁慈只是他的一个方面,而且仁慈不意味着可以违抗。
按照欧罗巴五国的协议,荷兰,英格兰,法兰西,葡萄牙,西班牙五国在瓜分非洲殖民地时,所采取的办法其实与他们在美洲地区的办法类似。只不过,这次,英格兰与荷兰这两个国家的殖民地被分到了最南面,而西班牙与葡萄牙的殖民地则在最北面。从蒙罗维亚到佛得角这一段则是法兰西王国的殖民地。当时,法兰西王国虽然算得上是欧罗巴大陆上的陆上强国,不过,在航海方面,法兰西却比另外四个国家差一些。抢占殖民地最需要的海军,因此,法兰西在非洲大陆上分到的殖民地其实是最少的,这一点,与他们在美洲大陆的情况很类似!
殖民地数量减少,其实还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法兰西王国可以将兵力集中部署在他们所控制的地区。另外,法兰西王国本来就是一个陆军强国,是欧罗巴西部地区最强大的陆上国家。虽然,法兰西的海军规模确实有限,不过,他们的陆军却是很强大的。在这十多年里,法兰西虽然在非洲大陆上的扩张行动并不是很积极,而且他们的殖民政策也不是快速扩张,而是稳步扩张。这就需要在殖民地部署大量的军队,以确保对属于自己的这一块殖民地进行彻底的控制。
从蒙罗维亚到佛得角,法兰西王国建立的殖民据点非常的密集,弗里敦,科纳克里,比绍,班珠尔这四个地方都是法兰西建立的殖民据点,也都是港口据点。显然,法兰西王国在无法扩大其在非洲大陆上的殖民地范围的时候,为了尽快的加强国力,或者说尽量的从殖民地获得好处,他们所采取的办法,就是深度开发,尽量的把每一块殖民地都利用起来,让其产生巨大的利益!
当然,为了保证这些殖民地的安全,法兰西王国在这块面积不到一百万平方公里的地区派遣了至少五万地面部队,这一规模,也远超过了其他的多个国家。为此,法兰西王国甚至不惜降低在南部纳米贝部署的军队数量(纳米贝是法兰西从荷兰人手里买下来的一块殖民地,原本这里是属于荷兰的),以保证其主要殖民地的安全。
当明帝国的封锁舰队出现在了蒙罗维亚港外的时候,法兰西军队立即进入了战备状态。他们也知道,蒙罗维亚并不安全了,所以立即就从北面的几个据点调来了两万部队,另外,还将各个种植园的私人武装全都集中了起来。虽然,这些私人武装实际上并不属于法兰西王国,很多人甚至不是法兰西王国的人。但是在这种特殊时期,法兰西王国的统帅已经管不了那么多了,他必须要尽可能的保证蒙罗维亚的安全。而守卫蒙罗维亚的法兰西将军认为,要击败明军是不可能的,那么要想保证蒙罗维亚的安全,唯一的办法,就是让明军认识到,攻占蒙罗维亚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让明军放弃攻占蒙罗维亚的想法!
这个防御思想是没有错的,毕竟任何一场战争都有代价的多少,如果代价太大的话,那么进攻的意义就不大了。法兰西王国的将军也看出了明军的弱点。这次明帝国远征军在每一场战役中都在尽量的控制伤亡,比如在阿克拉,如果明军强攻的话,那么守军是没有半点还手之力的。不过,明军并没有强攻,反而是通过威胁,最终迫使阿克拉的守军投降,不费一枪一弹就占领了阿克拉。而这背后的原因就是,明军必须要控制住伤亡,不然,他们的远征行动就将失败!
法兰西王国的将军还算是有点头脑,不过,他却忽视了一点,那就是,他没有把握住这次明军统帅的真正意图。他所分析的,仅仅是明军在短期时间内的战术行动,而没有能够从全局进行分析,如果他从全局进行分析的话,就会很快搞清楚了,明军虽然害怕伤亡,准确的说,是明帝国远征军的统帅将控制伤亡作为了保证胜利的基础。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也许,一场大规模的地面战役,以及多流一点鲜血,反而能够起到更好的作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