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卷前进跳板第四十六节诱饵与猎人
现了第一舰队的那艘美军潜艇很快就被围上来的三艘击沉。(眼快看书)相对于美军的驱逐舰而言,帝国海军的舰队驱逐舰在反潜方面的能力并不是很强悍,主要是缺少实战锻炼,大部分的驱逐舰在作战行动中更多时候是在执行舰队防空,以及防空警戒任务,真正让驱逐舰动用声纳与深水炸弹对付潜艇的战斗反而比较少。因此,帝国海军的舰队驱逐舰一般是三艘一起行动,而不是两艘驱逐舰对付一艘潜艇。
到十一点过,负责舰队外围反潜巡逻的驱逐舰已经确认没有别的美国潜艇之后,谈仁皓才下令解除了反潜状态,同时舰队也在这个时候开始进行反潜转向,负责对付美军潜艇的那三艘驱逐舰也回到了编队里。可舰队里的气氛并没有松懈下来,所有的参谋军官都知道,舰队的行踪已经暴露了,可是舰队司令官却没有下令让舰队转向。
“告诉第二特混舰队与第三特混舰队,让他们加强反潜巡逻,也许还有其他的美军潜艇正在逼近。”谈仁皓朝朱荣哲看了过去,“另外,舰队仍然保持现在的航向,在没有我的命令之前,舰队不得转向。”
“可是……”
谈仁皓挥了挥手,没有给朱荣哲争辩的机会。
朱荣哲暗叹了口气,他也知道谈仁皓此时在想什么。在谈仁皓转过身去地时候。他朝舰队的通信参谋点了点头,让通信参谋去发了电报,同时用目光示意别的参谋都回到自己的岗位上去,别再质疑谈仁皓的命令,此时朱荣哲就算有很大的疑惑与不满,他也必须维护舰队司令官的权威,而不是带头去质疑舰队司令官的决策。
司令舱里安静了下来,谈仁皓也逐渐冷静了下来。驱逐舰已经基本上判断。与第一特混舰队遭遇地是一艘经过了改进的“小鲨鱼”级潜艇。这艘潜艇是在潜航的状态下接近舰队的,随后在距离“龙感湖”号航母大概5里处升起了潜望镜,并且以最快的速度发出了电报。驱逐舰上的雷达首先发现了潜望镜,接着无线电监听电台就截获了美军潜艇发出地电报,可是驱逐舰到达的时间仍然晚了一点,没有能够阻止美军潜艇发出电报。“龙感湖”号航母。以及附近几艘巡洋舰上的通信军官都证实,潜艇发出电报所用的正是美国海军潜艇与基地通信的频道。而且潜艇是在发完了电报之后才紧急下潜的。当时,帝国海军并没有破获美国海军的潜艇通信密码,无法判断通信内容。但谈仁皓猜都能猜到,这封电报中肯定提到了航母,以及数量众多的战舰,这已经足够让斯普鲁恩斯做出新的判断了。
此时,第一舰队的行踪已经暴露,按照正常地想法,肯定应该让舰队立即转向。(眼快看书)规避可能遭到的攻击,可是谈仁皓却没有这么做。他有很多理由不这么做,而这些理由是朱荣哲他们所忽视地。
首先。此时还是上半夜,距离天亮还有好几个小时,就算斯普鲁恩斯能够根据潜艇的电报判断出第一舰队地位置,可是在天亮的时候,第一舰队将出现在哪里,斯普鲁恩斯是无法判断出来的。其次,大西洋舰队是没有夜间侦察,跟踪。以及打击能力,就算斯普鲁恩斯此时在第一舰队附近。他也无法派出轰炸机,更不可能跟踪第一舰队。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美军侦察机的巡逻半径大概400里,也许会稍微远一点,而“侦察鹰”可以轻易的飞450里之外,如果不考虑到与舰队通信距离的限制,还可以飞得更远一点。也就是说,第一舰队的侦察机地侦察能力更强,如果斯普鲁恩斯想偷袭第一舰队的话,也可能被第一舰队地侦察机发现。
此时,谈仁皓并不惋惜舰队的行踪已经暴露,而是在后悔,不应该那么快就击沉美军的潜艇。当他知道舰队的行踪已经暴露的时候,谈仁皓就产生了一个极为大胆的想法,那就是利用第一舰队做诱饵,让斯普鲁恩斯主动攻击第一舰队,然后再利用第一舰队更强大的侦察与打击能力,击败大西洋舰队。也正是产生了这个想法,谈仁皓才没有命令舰队转向,而是沿着原来的航向继续前进。如果斯普鲁恩斯真想先干掉第一舰队的话,他就应该在这个时候跟上来了。
虽然谈仁皓没有直接把这个想法说出来,但是朱荣哲还是猜了出来。在与谈仁皓合作了这么长的时间后,朱荣哲也对谈仁皓的指挥特点有所了解了。可以说,谈仁皓在此时决定用第一舰队引诱斯普鲁恩斯上当,完全符合谈仁皓的指挥策略。这个想法不但大胆,而且很有冒险精神,更重要的是,谈仁皓对第一舰队充满了信心。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如果换了别的人,肯定不会做出同样的决定,而会在第一时间内下令舰队转向,首先避开危险,其次才考虑对付敌人,而谈仁皓是同时考虑这两个问题的。
首先考虑规避的问题,当时舰队只能向南,或者是西南方向上规避。如果向北,或者是东北方向上规模,都有可能撞上大西洋舰队,这就不叫规避,而叫主动迎战。而向西航行,只会更加靠近巴哈马群岛与大安德烈斯群岛,在天亮后被美军的岸基侦察机发现,并且遭到美军岸基轰炸机的打击。不管是向南,还是向西南方向规避,都将与第三舰队靠近,到时候,就算第一舰队能够避开打击,也将把危险引向第三舰队,而且其行踪并不难以判断。也就是说,规避的意义并不是很大,所起到的作用也不是很大。
也正是如此,谈仁皓才没有下令舰队转向。朱荣哲后来也正是想到了这一点,所以才没有继续与谈仁皓争辩。而在规避不果的情况下,唯一的选择就是与大西洋舰队决战。从后来谈仁皓调整侦察部署,以及在下半
候让第三特混舰队到达了第一特混舰队与第二特混舰重新部署了舰队的编队来看,谈仁皓已经做好了首先挨打的思想准备。当时,第一特混舰队在前,第二特混舰队在后,第三特混舰队居中,呈纵队方式向东南方向航行。在此情况下,不管斯普鲁恩斯从哪个方向出现,都只能首先打击一支航母特混舰队。按照谈仁皓的安排,只要有一支航母特混舰队能够出动轰炸机,就能够摧毁大西洋舰队的航空作战能力,然后再让第三舰队赶过来协助歼灭大西洋舰队。因此,就算是在不利的情况下投入战斗,第一舰队仍然有比较大的获胜把握。
这只是极端情况,按照谈仁皓的判断,第一舰队首先发现大西洋舰队的可能性在五成以上。当时,第一舰队的侦察机已经在两个最重要的方向上进行搜索侦察了,只要大西洋舰队从这两个方向上进入,被发现的可能性接近百分之百。另外,斯普鲁恩斯不可能出现在巴哈马群岛海域,不然早就被第三舰队的侦察机给发现了。而从大西洋舰队离开诺福克港的时间,以及在随后并没有直接南下推断来看,斯普鲁恩斯不可能出现在第一舰队的东面,他没有足够的时间让舰队机动过去。也就是说,在斯普鲁恩斯肯定出现的几个方向上,都会被第一舰队,或者是第三舰队的侦察机发现。从而首先暴露。
在谈仁皓分析出这样地结果之后,在他眼里,舰队被美军潜艇发现,不但不是坏事,反而是好事。之前,斯普鲁恩斯肯定在犹豫该首先对付哪支主力舰队,而第三舰队的大概行踪已经暴露,也许斯普鲁恩斯会因此加速南下。去对付第三舰队。现在,第一舰队的准确位置也已经暴露,那么斯普鲁恩斯就会有所犹豫了。如果他决定首先对付第一舰队的话,就得调整舰队的作战安排,这会耽搁不少的时间。另外,斯普鲁恩斯所在的位置不一定是打击第一舰队最好的位置。因此斯普鲁恩斯也需要在夜间机动到有利地位置上,从而被第一舰队的侦察机发现。
也就是说,第一舰队暴露之后,反而让斯普鲁恩斯下了决心,从而让斯普鲁恩斯主动来偷袭第一舰队。这样一来,第三舰队受到的威胁就要小得多了,谈仁皓也不需要为第三舰队的安危,以及为黄晓天做出的牺牲而感到内疚。如果第一舰队能够抓住机会干掉大西洋舰队的话,那就将反败为胜,从而迅速地决定大西洋上的制海权。让韩绍锋同意首先攻打巴哈马群岛,从而确定整个战役行动。这些。都是对谈仁皓比较有利的地方。当然,要想达到这个目的。最终还是要击败大西洋舰队,并且尽量减少第一舰队在战斗中的损失。
到了十四日凌晨的时候,谈仁皓已经调整好了舰队的侦察力量,刚刚返回航母的第一批侦察机再次出动,同时第二特混舰队的侦察机也全面出动。在侦察机陆续起飞的时候,舰队地航空勤务人员也开始检查轰炸机与战斗机的状态,两支特混舰队,六艘航母上地轰炸机与战斗机将在天亮前做好出发的准备工作。
到凌晨三点地时候。第三特混舰队机动到了两支航母特混舰队之间,同时。第三特混舰队也分成了两批,其中以六艘战列舰,以及八艘驱逐舰为主的一部分加入了第一特混舰队,两艘战列舰掩护一艘航母,加强了第一特混舰队的舰队防空力量。另外的十几艘巡洋舰,以及驱逐舰全部加入了第二特混舰队,同样增强了第二特混舰队的舰队防空力量。在此情况下,就算斯普鲁恩斯抢先攻击,要想击溃第一特混舰队,或者是第二特混舰队,都将付出惨重的代价,第三特混舰队里的那些战列舰与巡洋舰上的防空火炮绝不是摆设!
完成了舰队地编队调整后,谈仁皓也只能继续等待。此时舰队里的所有侦察机都已经派了出去,而且巡洋舰上地水上飞机也正在做出发的准备工作。这些水上飞机将在五点之后陆续出发,加强搜索侦察能力。新装备的水上飞机的航程比以往的增加了不少,而且各巡洋舰与战列舰都在直布罗陀要塞换装了新的弹射器,以满足新式水上飞机的需要。虽然这些水上飞机的侦察能力不如“侦察鹰”,但是也能够起到一定的弥补作用吧。
看着在航母两侧航行的“南宁”号与“广州”号战列舰,谈仁皓的心情逐渐平静了下来。早在第一舰队成立的时候,谈仁皓就对混编三支特混舰队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相对而言,战列舰的防空掩护能力是其他任何战舰都无法相比的。之前,海军还很少利用战列舰为航母护航,主要是一直没有足够的战列舰,而且第三特混舰队的作战任务一直比较重,在有了大型防空巡洋舰之后,就更没有人想到要用昂贵的战列舰来掩护航母了。为了能够让三支特混舰队在各种情况下以最好的方式作战,谈仁皓花了很多的时间来摸索舰队混编战术,而且主要就是由常荐新在负责相关的训练工作。现在,这一战术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只是不知道,在编入了第三特混舰队的战舰之后,掩护航母的力量到底增强了多少,也许只有在美军的轰炸机到达之后才能得到证实吧。当然,最好是永远都不会用实战来证实这一点,谁也不希望舰队遭到轰炸。
天色逐渐亮起来的时候,杜兴给谈仁皓送来了早餐,同时没有忘记送来一杯浓咖啡。到此时,谈仁皓已经有近两天的时间没有休息了。侦察机仍然没有发来消息,谈仁皓也没有一点胃口。斯普鲁恩斯肯定采取了行动,可是侦察机为什么没有任何发现呢?(眼快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