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蘅实在觉得元幼祺太过强词夺理, 忍不住道:“是谁偷偷跑来这里的?嗯?”
元幼祺张了张嘴, 不言语了。
顾蘅深感很有必要认真和这个小冤家掰扯掰扯,不然这小冤家真就越来越蹬鼻子上脸了——
“你既偷偷跑来, 难道那昏君来了,你要与他厮见吗?怕是不想的吧?”
“你既不想被他发现,平添是非, 我允你躲在我……被中, 你已经算是欠了我的人情。”
“既然欠了我的人情,不说感激我,反来质问我, 有这个道理吗?”
“你嫌我被那昏君拉了手, 怎么, 你想让我声张起来,让他发现你吗?”
顾蘅一重接一重地长篇大论罢, 眼梢微挑地看着元幼祺, 那意思:莫当我是好欺的!
元幼祺初时的委屈懊恼早就不见了踪影,嘻嘻笑了笑, 便道:“方才游总管说,是蜀地来的八百里急奏?”
顾蘅眉峰一耸, 直盯住她的眼睛,哂道:“如何?不与我争辩了?觉得自己没理了?”
元幼祺吐了吐舌头,讨饶道:“你厉害!这张嘴, 惹不起!”
顾蘅颇为受用, 笑道:“那是因为我占着理!”
元幼祺抬双手虚虚抱拳, 做了个服气的手势。一对漂亮的眼珠子却禁不住“骨碌”转了个圈。
寝殿内的灯烛很是明亮,投在元幼祺琥珀色的眸子上,却都变成了陪衬。
这双眼睛,着实太漂亮……
顾蘅有一瞬的失神。
她慌忙垂下眼眸,不许自己在放任下去,旋即正色道:“若我猜得不错,这份八百里急奏,应该是来自齐鸿烈,且与秦王脱不开干系。”
四哥!元幼祺一惊。
“你知道些什么?”她忙向顾蘅问道。
顾蘅淡淡地看了她一眼,觉得没必要隐瞒什么,遂道:“昏君命秦王征讨羌人,绝非一时兴起。一则确是为了平息羌人之乱,巩固边防;二则是通过秦王离京一事看出诸皇子的态度,也包括秦王自己的态度。”
元幼祺想了想道:“四哥离京的时候,二哥还是太子。”
“不错,”顾蘅点头道,“彼时昏君已经对那个太子心生不满。秦王始终待太子同母兄长一般,太子究竟待秦王是何态度?恐怕昏君的心里也有些猜想吧?”
提及此事,元幼祺有几分替元承平不愤:“四哥堪称君子,对我们兄弟几个都是好的,尤其是待二哥。可是二哥……他可曾以同等心待四哥?只怕是,二哥更多的,是将四哥当做竞争的对手吧!”
顾蘅道:“你们兄弟几人,元三是最不济的,赵王只适合做将帅,不适合做天子。元二倒是天时地利皆占得全,然他自己不争气,怪不得旁人。剩下的……”
顾蘅神情肃然,又续道:“若说这天下,唯一有能力与你一争的,便只秦王一人了。”
元幼祺怔了怔。
她知道顾蘅从来洞明世事、运筹帷幄,顾蘅说秦王可争,必定有可争的道理。
“可秦王的背后只有李家。李家虽也称得上是簪缨之家,但毕竟根基有限。而且,德妃娘娘也罢,李之焕李大人也罢,在这种事上素来不是好争的。”元幼祺疑道。
“你莫忘了,还有丁奉。”顾蘅提点她道。
丁奉!元幼祺皱眉。
元承柏与丁令妃出事,丁同辉必是逃不掉的,丁家也会大受打击。至于被打击到何等程度,是断腕求生,还是从此败落,目前尚不好说。
“自从元二出事之后,你看丁奉,除了当日在朝堂上长跪不起,还为元二做过什么?”顾蘅冷笑道。
元幼祺沉吟,道:“他后来还昏过去了,说了躺了好几日……他其实是在卖弄苦肉计?让所有人都以为他一生死忠于二哥,却落得个这样的下场。所有人都以为他已经心灰意冷,只等着乞骸骨告老了?而实际上,他早已经看重了四哥?”
元幼祺说罢,自己先被自己的猜测惊得倒吸一口凉气。
丁奉辅佐了二哥二十几年,却被自己平白夺了果实,他必定深恨自己,断不会辅佐自己,而是会转头找另一个扶得起来的皇子,与自己对垒,以报昔日之仇。这个老狐狸!
思及此,元幼祺更感慨朝堂之事与人心皆比自己以为的要复杂得多。她更加佩服顾蘅的眼力与心计了。
“你莫这样瞧着我,阴谋智计从来都是下乘,为国为民、治理江山方为大道。”顾蘅被元幼祺带着崇拜的目光瞧得心中好笑。
“智计我脑子不够用,如何治理江山我也只学了些皮毛。”元幼祺老实道。
她乖觉又坦诚的模样,害得顾蘅手心发痒,很有想揉一揉她脑袋的冲动。
顾蘅敛下心中异样的情绪,由衷道:“你是中正平和之人,将来为君,也必定四平八稳,不会失了偏颇。这是万民与百官的福气。而我……”
顾蘅说着,自嘲一笑:“至多算是一个阴狠诡诈的谋士罢了。如我这样的人,只适合作为主君的暗箭,杀伤敌手,却不是堂皇大气的治世能臣。如此也好,于你登峰路上,为你做一块垫脚石,足矣!”
元幼祺越听越觉得话头儿不对劲儿,慌乱摇头道:“不是的!你哪里只会谋算?我所知所会,我懂得的道理,大半都是你教给我的!你是我师,更是我……”
顾蘅却不许她再说下去了,抢声道:“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牢记在心,丁奉与秦王,他们绝不是好相与的。要么你狠下心来斩草除根,否则他们的遗害或许不止三年五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