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载, 大魏仁宗皇帝自十六岁继位起,励精图治,宽待百姓,于民休息。边境几无战事, 除了一场持续多了多年的足以记入史书的大变故,仁宗在位期间,可谓天下升平,万民安居乐业。
仁宗皇帝继位的第二年, 改元“乐安”, 意为“祥乐安康”。其在位期间,也只这一个年号, 未曾变更过, 史称“乐安之治”。
人间岁月匆匆过,转眼已是百年身。
这一年, 是乐安十五年。
当今天子已经登基十五载有余了。这十五年间,斡勒人、西羌人都还还算消停,除了偶然的小小冲突, 没有任何值得朝廷动阵仗的大变故。
边境一旦安定,往来商贸便越发的顺畅繁荣起来。商事发达,百姓的日子也越过越好。天公亦作美, 连着几个丰收的年景。普通人不愁吃穿, 自然乐得安定过日子, 绝少有人平白无端生事。
是以, 现在的大魏, 虽还称不上“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但其富庶繁华却是比历代先帝时候更甚了。
既然富庶繁华,鲜有战事,文官的地位自然与日递升。而当今天子开明,更是于登基五年之后顶着天大的压力,开了第一次女科。
所谓“女科”,就是开科取女进士,以为朝廷拔擢人才之用。
当年,在朝堂上,天子此言一出,诸公哗然——
这是要男女同殿为臣吗?简直是有违圣人“男女有别”的教诲。
那些老臣,尤其腐儒们都疯了,纷纷跳出来反对。但终究扛不住天子的执意推行。
到如今,女科已经开了三科,总共取了三十余名女进士。除了几名世家背景的入了兰台院修史述文发挥其特长之外,其余的,几乎都被编入了今上继位初期设立的鸾廷司,直接归天子辖制。
而鸾廷司的主官,三品归德将军唐易,此刻正带着鸾廷司的七八名随从护着一位少年疾驰在官道之上。
初秋时节,长安城郊繁花未尽,林木仍葱茏得可爱。凉风细细,拂面而过,令当先白马上的锦衣少年心怀为之大畅,不由得紧了一鞭,驰得更快了。
唐易眼见着这小祖宗越跑越远,只觉得头大。平素那般从容稳重的性子,怎么离帝京越近,越浮躁了呢?
想到这小祖宗几日前刚刚经历过人生之大痛,唐易的心里也觉不好受,那份怨怪的心思便登时消去了大半。她于是不敢怠慢,忙狠狠抽坐骑一鞭,狂奔着追了下去。
此刻已过申时,官道上车马稀疏,前面只一辆双驾马车在缓缓而行。那马车的装饰算不得十分华丽,瞧着像是寻常富户的女眷所乘坐的。
赶车的车夫也是个老成持重的,一点儿都不着急,生怕赶得极了,颠着了车内的娇客似的。
唐易就眼睁睁看着那小祖宗疾驰的马儿惊了驾车的马,“唏律律”一声长叫,三匹马险些撞在了一处——
“扑通”“哎呦”“咣当”声此起彼伏。
那小祖宗就这么从坐骑上跌落在地。
而那马车夫到底经验老到,很快便制伏了自己的两匹马,令它们安静了下来。
唐易顿觉头皮发炸。若是这小祖宗有什么闪失,她也不用回去见天子了。
她跳下马,发足飞奔到三马险些相撞的现场,抢先搀扶起了狼狈不堪的自家小祖宗。
“公子您没事吧?觉得如何?可磕坏了哪里?”唐易上上下下地打量着少年,嘴里絮絮地问着,心里却暗骂自己越来越像个老妈子了。
那少年是会些武的,身上除了几处磕得青紫的地方,倒不至于受了大伤。不过,这么一摔,把她之前的好兴致都摔得不见了踪影。
“我没事儿……”少年阴沉着脸。
“这事儿……别对九哥说!”她还没忘了嘱咐唐易。
唐易眉峰一挑,心道您倒好脸面,口中应着:“是,是……”
险些被撞翻了的双驾马车停在一旁,车夫撩起车帘,细心地查问过里面的人,见并无不妥之后,便神色复杂地看着唐易二人。
唐易默叹一口气,知道她这老妈子的职责还没结束,遂转身抱拳,向那车夫以及车厢的方向道:“是我们莽撞失礼,惊扰了几位。不知可曾受伤?若有人受伤,请告知在下,在下负责赔礼医治。”
此时,那七八名随从也已经赶到了,并跳下马来。
那名车夫暗自打量着这些人的衣着、马匹,又看着这为首女子的谈吐,尤其那闯祸的锦衣少年的气度,便知道这伙人不是寻常的来头。他自知招惹不起,又颇不忿对方的行为。正犹豫着如何应对的时候,车厢内的人说话了。
“我等倒不曾受伤,只是阁下如此作为,自觉妥当吗?”是一抹干净清丽的年轻女子的声音。
唐易听其声,肖想其人,再忖度其言辞,深觉对方是个颇有些见识的女子,遂不敢怠慢,道:“姑娘说的是!确是我们不对,在这里向姑娘赔不是了!”
她想了想,又道:“若是当真惊扰了姑娘,姑娘愿意的话,便请提出要求来,或是赔财赔物,或是为贵方医伤,我们照做就是。”
车内的女子却嗤笑一声,不无讽刺道:“在阁下看来,什么事都可以用钱财解决吗?”
唐易脸上一红,也觉得自己有那么点儿……仗势欺人。
只听那女子又道:“虽然人说‘天子脚下无富贵’,我们却也不是穷到走投无路之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