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近一年,冬去春来,大茂城外正是繁花似锦,春光灿烂时候。
凌风头戴斗笠,身披蓑衣,脚踩芒鞋,手拄竹杖,重新回到了这座当日擦肩而过,并没有进入的名城。
大茂城,是大茂国的都城所在,由于群山环抱的环境四季如春,外加土壤肥沃沃野千里,自古就是人族繁衍的重镇。
凌风来得也正是时候,恰是山茶花开得烂漫,姹紫嫣红,百般绚丽,千种姿态,道不尽的绚烂繁华之美。
大茂国自古繁华,可在后来迷神天人族战败百族,成为迷神天之主后,其重心就迁移往了中原一带,多年世间,很多事情都与当年大不相同了。
在现在中土人士看来,大茂国已然是蛮夷之国,奇装异服,不服教化,文字不统,语言难通,偶然提及也是以南蛮称呼之。
事实上,在人族精华大半迁移往中土之后,大茂国中的确是多有各族杂居,据说有不下百族之多,统称之为百蛮。
诸多民族,自也有诸多的民族服饰。一般来说,南疆这些民族,其服饰多尚繁杂华丽,从首饰到服装,无不是如此。
在这种大环境下,凌风一袭蓑衣芒鞋竹杖的打扮,就显得有些另类了。
一路上,不知道多少异样的目光落在了他的身上。
对此,凌风视若不见,一条天路走下来,他对这套装扮已然产生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仿佛只在穿着它们,他就还在那条天路上,受着远离尘嚣的洗涤,内外明净如琉璃。
入得大茂城中,避开了那浮屠塔林立,寺庙星罗棋布的内城,凌风走在多是平民与下层武者出没的外城,一股股属于红尘特有的喧嚣与热闹扑面而来,几乎将他熏了一个跟斗。
刚刚从那乞活山上下来的凌风,一瞬间就好像从山间最清幽的地方,来到屠肆一般,各种不适应,几欲掉头而去。
好在凌风终究不是出世之人,不是那些和尚道士,天然地就对红尘喧嚣带着一种鄙夷,他内心中,对此还是欣赏居多,很快调整了情绪,漫步其间。
一路行来,听诸多摊贩叫卖,各出奇招,有融各种唱腔的,有在话语间加诸了吸引力的,有直接打出了物美价廉的招牌……不一而足。
其中,凌风就在一唱着梨花鼓卖酸梅汤的小姑娘面前,伫立了好长的时间,眼中尽是欣赏之意。
渐渐地,天路一行给他带来的影响渐渐从他的身上褪去,凌风慢慢能从那喧嚣中品出真趣,看到真意,感受到那种鲜活的味道。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前世今生的凌风,即便是在贫民区中长大,可一心多在武学上,从来没有真切地体会过什么是红尘的魅力,什么是俗世的生活。
这回,为了先天之路上的“见众生”,凌风按捺下来,沉了下来,这才于红尘之中,品出味来。
红尘种种,不管怎样的低俗,怎样的粗陋,怎样的喧闹,怎样的嘈杂……它们都是活的,就如一只只活蹦乱跳的野鸭子,固然不如天鹅优美高雅,可终究是活生生的。
纸面上的天鹅,纵然画得再是活灵活现,能看到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那又能如何?死的终究是死的,沉闷的到底是沉闷的,红尘之鲜活,有着其他哪里企及之处。
便如那凌风伫立良久聆听良久的梨花鼓,不过是民间曲辞,用词粗俗,不少还是小姑娘即兴为之,可在里面,凌风能听到家长里短,能听的生活之难,生活之趣,听到各种调侃各种揶揄自嘲……它是活的。
“原来,这才是红尘!”
凌风的嘴角,弯起了一道弧度。
“青灯古佛,明心见性,超脱是超脱了,却到底没有这股鲜活气。”
“见红尘见红尘,只有在红尘中,才能看到它原本的模样。”
凌风的心神慢慢地收敛,开始想着选择什么地方入手,能让他看到最多的红尘真趣,明白红尘在鲜活之余,能告诉他什么?!
一边想着,他一边漫步在闹事,红尘中或雅或俗,或闹或静的一面面,拉开序幕,显露面前。
有那赌档,输红眼了的赌徒卖儿鬻女;有那青楼,稚龄的少女强颜欢笑;也有那赌档里,少年荷官忙碌了一日,买了大量的包子馒头去给同是孤儿的“弟弟妹妹”饱餐一顿,一边看一边笑,一日的委屈与辛苦不翼而飞;亦有那雏妓,偷偷在桌上藏下嫖客不吃的鸡腿,不顾油腻地塞到裙下,待得晚了拖着疲惫,来到院墙下等待那个母亲是老妓,自己当着大茶壶的无赖少年,说笑着,看着他狼吞虎咽,笑得开怀…………有那妇人为了一文两文与小贩当街对骂,尽显泼妇风采,回过头来,又为街边的老丐动了恻隐之心,念着阿弥陀佛把自家的饭食施舍;有那屠户,卖肉向来缺斤少两,满脸横肉,但凡理论者,扬菜刀横起眉敞开胸膛露出胸毛,何等的凶神恶煞?可当小孩子嘴馋家中却买不起肉的,咬着手指在摊位前停留,屠户口头轰着声音却不由得放低,时不时地还会将一些刀口不好的碎肉送与了孩子…………善、恶,是、非,对、错,美、丑……没有一个是单独存在的,每一个又都是存在的,在那滚滚红尘中挣扎的人们,仿佛都是如大茂城中诸多佛寺内供奉的多面佛一般,有着复杂又简单的多个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