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下乡3(1 / 1)

“呀,你这是有情况啊,快说说,是不是他表白了?”陈毛毛八卦的问道。

上辈子两人可是下乡后才在一起的,这一辈子,难道提前了。

“有你小孩什么事,好好去看个鱼也能掉河里,真不知道你的脑袋是怎么长的。”陈双双有些招架不住,只能改变话题。

“我也不想呀,没站稳就掉下去了,都怪你,你怎么不拉着我点。”陈毛毛娇嗔道。

“你要干什么,我还能拉着住你。”陈双双没忍住翻了一个白眼。

又担忧的说道:“下次自己小心点,要是出去还这么鲁莽,我们都会担心的。”

“知道了,我会照顾好自己的。”陈毛毛说道。

幸好原主虽然不想下乡,但是她表面功夫做得好,一直没有表现出来,要不然现在也不会还是姐妹情深的模样。

陈母终于稀罕够李茂这个大小伙子,拉着人来到陈毛毛床前,“毛毛,你可要好好谢谢人家。”

“我知道了,谢谢李大哥。”陈毛毛朝着李茂真诚道谢。

看着一旁低着头的姐姐,陈毛毛决定推他们一把,便说道:“李大哥,你有没有喜欢的人啊?”

陈双双听到有些着急,拉着她的衣袖,低声问道:“毛毛,你干什么呀?”

陈毛毛没理她,继续说道:“要是没有的话,看看我姐姐呀,我姐漂亮又能干,是不是呀。”

李茂有些惊喜地看向陈双双,正好和陈双双的视线对上,两人的脸立马红了,李茂结结巴巴地说道:“是…是的。”

陈母看到两个大红脸,哪里还不明白,这两个人是看对眼了。

李茂这人她刚刚也了解了一下,是一个不错的结婚对象,她就当做没看见,让两个人顺其自然吧。

“行了,你照顾好你自己就行了,别人的事情不要你操心。要是没事,咱们就回家去,你爸上午没请到假,这会还在厂里等着消息呢。”陈母阻止陈毛毛继续追问,看她活蹦乱跳的,就催着她回家去。

李茂见状就告辞,陈母也没留他,而是说会找个时间上门拜访,感谢他的救命之恩,还让陈双双去送一送他。

看着两个人走出去,陈毛毛凑到陈母的跟前问道:“妈,你看这个人能不能做我姐夫?”

“怎么哪儿都有你,你姐的事,你不要瞎掺和。”陈母虽然没正面回答,但是脸上的笑容就没消失过。

看来,李茂很合未来丈母娘的心意啊。

不一会儿,陈双双就回来,脸颊红彤彤的,甚是好看。

几人回到家,才下午两点多,陈父自然还没回来,陈母匆匆交代她们在家待着,就回了厂里。

陈母走后,两姐妹在家休息一会就忙活起晚饭来,等晚饭做完,其他人也回来了。

陈父是一回来就关心起小女儿的身体,上午他得知消息的时候,也是急得不行。

可是手上有事,他一直没能走开,还是下午陈母回去后,告诉他已经没事了,他才松口气。

这会见到女儿,陈父当然还是要自己确认下才行。

倒是原主的弟弟,是一点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会知道后,也是吓了一跳。

他立马凑到陈毛毛的身边关心着她。

陈毛毛还挺受用,再次表示没事后,一家子才坐到了饭桌上。

吃完饭,陈家父母把陈毛毛喊进卧室,拿出五百块钱和一堆票据,“毛毛,这些你带着,要是用完了,就来封信,我们再给你汇过去,千万要照顾好自己。”

陈母想到陈毛毛就要下乡,在旁边忍不住落下泪来。

陈毛毛看到这些东西,这陈家父母还挺大方,她也没客气,卷吧卷吧收了起来,郑重保证道:“放心吧!我能照顾好自己。”

陈家父母又交代道:“下午已经帮你报好名了,后天就是你出发的时间,明天你自己去买些东西,棉被棉袄这些,你先不要着急买,等天冷了,家里会给你寄过去。还有到了那边……”

陈父这一絮叨就没停下来,陈毛毛也没不耐烦,认真听着。

直到陈父陈母没有什么交代的 ,两人才放陈毛毛回去。

陈双双和小弟也在房间等着她,两人都拿出自己攒了好多年的零花钱,塞给了她。

陈毛毛笑了笑,也就接了下来。

第二天,陈毛毛带着两姐弟出门,直奔供销社,买了一些生活必需品。

其他的,她则说到了地方再买,带着他们去了废品收购站,找全了高中的课本和习题,才带着两姐弟回了家。

陈父陈母看到陈毛毛买这么多书回来,就很好奇问了句,还是原主小弟抢答道:“二姐说那边冬天太无聊,买些书到那时候看看,打发下时间。”

陈毛毛白天也是这么回两姐弟的。

一家子吃了晚饭睡下,第二天一大早,就早早起来出了门,送陈毛毛去火车站。

陈毛毛看着逐渐远去的家人,松了一口气,她要开始下乡的生活啦。

火车呜呜开了好几天,才来到地方,站外早就等着一群人,那是各个大队派来接知青的人。

陈毛毛找到她要去的大队,就站到了牛车旁边等着。

这次要去这个大队的知青有五个人,三男两女,陈毛毛是里面年龄最小的。

几人来齐后,互相打了声招呼,就跟着牛车往村里走去。

这一走就走了两个多小时,才到达村里。幸好陈毛毛早就改造了原主的身体,这点路程对她来说,是轻轻松松就拿捏住,倒是引来同行人的侧目。

等到了知青院,陈毛毛的又干了件大事,她选择住在单人间里。

要说这边的冬天特别的冷,人基本上都是在炕上度过的。

这烧炕可需要不少木柴,尤其这边的冬天特别的长,那需要的木柴就更多了。

老知青们都是分男女住在两间大屋里,虽然人多不太方便,但是这样能省下不少柴火,人还轻松一些。

他们只要每天下工后,去捡一捆柴,这么多人,很快就能捡够冬季所需的柴火。

要是每人都住一个屋的话,这样不仅需要的柴火多,人还累,还不一定能捡够过冬所需要的柴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