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裕仁夺权2(1 / 1)

14年抗战往事 小墨垚 929 字 4小时前

日本普通家庭开始缺乏粮食,他们每天辛苦工作,或者种地或者上班,每天都得不到休息,所得的工钱或者收获却买不到足够的粮食,全家人都在挨饿,这种情况下,日本老百姓的怨气开始越来越大。

日本各地的粮商看到米价飞涨,都囤积大量粮食不出售,导致市面上粮食更加紧缺。

矛盾在日本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开始不断发酵,直到爆发。

1918年8月4日,日本本州岛富山县的一个叫东水桥的小村庄,饥饿和愤怒的村民直接砸破了当地一家米商的铺子,把里面的1000多袋大米一抢而空,这个消息就像飓风一样迅速席卷日本,饥饿的农民和市民开始暴动,到处抢劫米商的铺子,这场骚动波及日本四分之三的地区,参加人口超过1000万,强大的冲击波导致当时的日本寺内内阁直接倒台,新上台的原敬内阁不得不采取措施:打击奸商,降低米价。

在这场斗争中,有聪明人看到了群众团结起来的力量,在1922年成立了日本共产党,列宁和斯大林一度对日本共产党寄予厚望,希望在日本共产党的领导下,日本爆发革命,自动解除苏俄在远东最大的敌人。

山多地少粮食缺也就罢了,日本的地质灾害还特别多,什么火山爆发、地震、台风和海啸之类的此起彼伏,1923年的日本“关东大地震”就死了十几万人,摧毁了大量工业设施,搞的日本经济更加举步维艰。

更加悲催的是,世界经济大萧条产生了,希特勒靠法西斯统一了德国人的思想,在美国犹太银行家的扶持下,以军工生产为导向,迅速实现崛起,罗斯福采取凯恩斯的国家社会主义思路,以政府基建投资为龙头,楞是把美国拉出了泥潭,斯大林更幸运,因为遭受西方国家制裁,经济没有和西方接轨,所以西方经济危机对苏联没有一点影响,反而苏联实现计划经济,集中精力办大事,工业和经济实力大涨,已经成为第二梯队的领头羊。

当时的日本除了那些身居高位的低能儿,一个出色的领袖都没有,他们自然没有能力带领日本走出经济危机的泥潭。

身残志坚的日本无视自身的缺陷,坚定树立当亚洲老大的想法,那就只剩下一条路可以走了——抢!靠抢劫别人致富,把自己的财富建立在别人的潦倒上,为此只能玩命搞军国主义,拼命发展军工业,1922年日本就研制出第一艘航空母舰,打劫邻居朝鲜和中国。

日本人通过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取得中国东北控制权后,看到东北成片的黑土地,哈喇子横流,开始嫌弃起日本列岛,准备花巨资将东北建设成日本人的第二个家,为此,不顾在战争中已经负债累累的现实,到处借钱和搜刮国内,投资中国东北,搞到快要破产的边缘了。

可是大部分投资都不会很快看到效果,当时的中国极其落后,东北也一样,和关内比起来,还更加落后一些,什么基础设施都没有,日本人想在东北赚到钱,首先就要投入巨款。

想掠夺矿产,可以,先修路吧,公路铁路都要修,没有路,如何把矿产运出来呢,可是修路的价格非常高昂,就拿现在中国来说吧,普通铁路的造价是每公里3000万人民币,高速铁路的造价是每公里1.29亿元,挖矿和修路都需要能源,石油和电力都需要,中国没有石油,日本也没有,这玩意要花外汇从国外购买,想要电力,还要修电站,修了电站还有修输电设施,这些都需要巨额投资。

这些投资都是初始投资,想要回本需要很长时间,所以日本取得中国东北控制权后,很长时间内都是不停投入,但收获寥寥。

日本投入战争和建设上的钱从哪里来呢?除了向大英帝国和美国华尔街借款以外,最主要的还是靠掠夺国内老百姓,时间长了,日本底层社会的老百姓日子就很难过。

从这些事情可以看出,日本当时的社会矛盾已经非常尖锐,当日本军队在中国的土地上耀武扬威的时候,代价是底层人民生活穷困潦倒,对应的是高层官僚生活腐化堕落,强烈的反差让日军下级军官和士兵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他们开始痛恨资本家和官僚,十分冲动,想要推翻这个腐朽的统治阶层。

但是大家要区分开,这些家伙并不是中国人熟悉的革命者,中国的革命者是为了全中国人民的幸福而奋斗,即使牺牲也在所不惜,并不是为了个人私利,但日军中这个十分冲动的团伙,并不具备这种胸怀,他们之所以痛恨腐朽的日本官僚高层,不过是因为自己没有腐朽的资格而已,推翻的目的仅仅是让自己上,并不是为日本人民谋福利。

这伙后来被称为“统制派”的日军陆军少壮派军官,基本来自日本最牛的两所军校,包括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陆军士官学校主要是培养下级军官的,蒋委员长就在这里读过,不过没毕业就回国提前参加工作了,陆军大学一听就高档些,主要是培养中上层军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