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三章 鹰犬与捷报(1 / 1)

yingsx第六百四十三章鹰犬与捷报第六百四十三章鹰犬与捷报:

元祐元年十月乙酉朔(初一)。

广南西路转运副使楚潜、广南东路转运副使高鎛两易。

就是互相换差遣。

楚潜去广南西路,高鎛到广南东路。

所谓两易是为了防止,某人在一个地方长期任职,尾大不掉,形成稳固利益集团而制定的制度。

只是,大宋过去在这个方面,多少有些矫枉过正。

以至于,很少有人能在一个地方,做满自己的任期。

常常一两年后,就得挪窝。

于是,两易很普遍,及瓜(任满)反而变得少见。

这就直接导致了很多问题。

就和过去的禁军一样,将不知兵,兵不知将。

于是地方权力落入胥吏之手。

尤其是在偏远军州,知县、知军、知州,为胥吏所架空的事情层出不穷。

所以,赵煦在今年,拜王子韶为礼部侍郎后,就下了个手诏给他——朝廷差遣官员,宜以及瓜为佳,除不称职者外,两易当慎。

王子韶作为赵煦如今的头号忠犬,自是忠实的执行了这個赵煦的新政策。

所以,这次两易官员,其实就是一场官场争斗。

具体来说,是广南东路转运司出现了内斗。

转运使蒋之奇和副使高鎛无法相融。

而蒋之奇朋友多,靠山多,就把高鎛给踢走,想要换一个他认为听话的副手。

于是,就将在官场上素来都以合作,甘当绿叶的广南西路转运副使楚潜给要了过去。

赵煦之所以关注这个事情,纯粹是因为帮蒋之奇弹劾高鎛的人叫陈次升。

而这个人……

赵煦微微抿起嘴唇,想起了他的上上辈子,那个在绍圣朝堂上,对着章惇、蔡京、安焘等人狂喷的殿中侍御史。

“这可是朕的心腹啊!”

大宋祖制,大小相制,异论相搅。

简单直白点,就是要在朝堂/有司里,给主政者安排一个反对派。

没有反对派的话,就要创造出一个反对派来。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当年王安石拜相主持变法,赵煦的父皇扭头却拜文彦博为枢密使。

就是让文彦博去当这个反对派的。

而绍圣时代的陈次升就是赵煦安排在御史台里的反对派。

不过如今,赵煦还没有见过这个他上上辈子豢养的鹰犬。

“这陈次升如今是监察御史,对吗?”赵煦问着在他面前的石得一。

“是的。”

赵煦摩挲了一下双手,然后仰起头来:“都知派人去与吏部说一下,便说,监察御史陈次升,公忠体国,勤勉国事,可特减磨勘一年。”

是时候,为将来做点准备了。

说起来,在绍圣时代,陈次升殿中喷蔡京,乃是绍圣一景。

能把蔡京喷到自闭的人,这个世界上可没几个。

关键,赵煦在现代看过史书。

所以他知道,他豢养的这头鹰犬,没有辜负他的期望。

在赵佶治下,也继续孜孜不倦的喷着蔡京。

在绍圣时代喷蔡京算不得本事。

但在赵佶时代还敢喷蔡京,喷完以后还能活的好好的。

这陈次升就是一个合格的反对派了。

“诺!”石得一点头应命。

瓦桥关。

耶律琚抬起头,看向前方的雄关。

他心情有些激动。

他再次,得到了全权主持出使南朝的任命。

唯一遗憾的是,这次的副使,不是和他一伙的。

他回头看了一眼骑着马,跟在他身后的那个汉人。

眼中露出些厌弃的神色。

“节度在想什么?”那人察觉到了耶律琚的神色,策马上前问道。

耶律琚脸上笑着道:“某在想,学士此番奉命出使,到了汴京,见了那中原风物,会不会生出些向往之心?”

那人的脸色,顿时就涨红起来:“节度在质疑下官对大辽的忠心?”

“下官父子,深受皇恩,早已抱定效忠大辽,辅佐天子,治平天下,乃至于一统四海之心!”

“哎哎哎……”耶律琚笑起来:“学士莫气……莫气……吾也不过是随口这么一说!”

但心中却是冷笑不已。

这世道真是乱了啊!

他,耶律琚,堂堂大辽宗室,五院部出身的贵族,却在南朝有了外室和孩子以及财产。

对于所谓的大辽,所谓的天子,更是已经没什么忠心了。

不独他如此。

很多宗室、贵族也是如此。

就连身为驸马都尉与皇后亲弟弟的兰陵郡王萧酬斡也是这般。

但,一个汉人,而且还是汉人士大夫,却对这大辽以及大辽天子,无比忠心。

而且,还以得赐耶律这个姓氏为荣!

倒反天罡了呀!

耶律琚在心中腹诽着,就勒住缰绳,策马向着前方的瓦桥关而去。

在瓦桥关下,南朝的地方官,已经准备好了迎接仪式。

耶律琚身后的那个辽国大臣,看着耶律琚的背影,双手紧握在一起。

“这奸佞!莫要被我抓到通宋的把柄!”

“不然,回朝后,我定要在陛下面前,狠狠弹劾于彼!”

他可是肩负着朝中君子们的嘱托,专门来监视、监督耶律琚这个奸佞的。

为了这个使命,他奉旨后,就率队从南京日夜兼程,赶来瓦桥关,本打算提前在这里等着耶律琚。

哪料耶律琚竟比他还早到这里。

考虑到圣旨送到大同府需要时间,所以,他很可能是在得旨的瞬间,就已经带着人马启程,一路快马而来的。

这奸佞如此心急。

必与南朝有勾连!

“我耶律俨,必能抓到这奸佞的罪证!”他在心中告诉自己。

此人,便是如今辽国的枢密直学士耶律俨,也是此番出使南朝调停宋夏战争的‘调停副使’。

耶律俨本不姓耶律,而是姓李。

纯正的幽云汉人士大夫出身!

其父李仲僖,乃是辽国重臣,历任辽北院宣徽使、行宫都部署、南院枢密使等要职。

晚年,进拜广德军节度使,封韩国公,赐国姓耶律,再拜南院枢密使。

一家上下,都是享受国恩。

对于耶律家的忠心,无可置疑。

如今,耶律俨也是辽国名臣其在辽国境内,以清廉著称。

也是萧兀纳看好的政治接班人。

将来辅佐皇孙的宰执人选!

自然,他对耶律琚这样,在挖大辽墙角的人是深恶痛绝。

誓要将之扳倒!

西夏,兴庆府,皇宫。

年轻的梁太后,看着被押到她面前的一个女官。

她冷青着脸,怒目而视:“阿玉,吾对汝家族不薄!”

“汝缘何叛我?”

这个女官是跟着她入宫的,从小情同姐妹。

哪成想,如今却被她背叛了。

叫阿玉的女官抬起头,道:“奴受娘娘恩重不假。”

“可奴更受先太后、先国相大恩!”

“早已誓言,当粉身碎骨而报!”

梁太后看着这个女官,手指颤抖着。

她本来,都已经和禹藏花麻等人谈好了。

消息保密也做的很好。

除了她、禹藏花麻等参与密议请和之人外,几乎没有让外人知道,她已经遣使去南朝求和以及派人去北朝请辽国调停的事情。

她还在得意洋洋。

却不料,背叛来自身边。

她身边最信任的人,将她的事情,和盘告诉了她的哥哥。

错非今日,禹藏花麻的儿子禹藏顺安入宫私会情人,偶尔撞进了她和国相府中的人交头,抓到了这女官偷她宫中文字,交于国相府的人,恐怕她会被一直瞒住。

“拖下去!”梁太后闭上眼睛:“丢去黄河!”

事已至此,她只能是将这女官处理掉。

梁太后,看着她的禁卫,将阿玉拖拽拖出宫殿。

她叹息一声,回头看向了睡在床上,无比香甜的乾顺。

她伸出手,抚摸着乾顺的鬓角。

“我儿啊……阿妈愿意为了你做一切事情!”

她想起了自己姑母和丈夫之间那糟糕的母子关系。

她绝不想重蹈姑母和丈夫之间的覆辙。

想到这里,她就唤来一个亲信,对起嘱托:“去请禹藏公入宫来……”

她得给儿子,找一个保障了。

最好的保障,莫过于与豪族联姻。

禹藏花麻有个孙女,年龄与兀卒相差不大。

正好可以定下婚约。

当然了,其实梁太后知道,自己儿子最好的保障和依凭,还是辽国。

奈何辽主不肯下嫁公主!

汴京城。

太阳已经西垂,已近傍晚。

一骑轻骑,从街道上疾驰而前。

无数行人,在看到这轻骑的身影时,立刻避开。

因为这骑士一边奔驰,还在一边高呼:“熙河捷报入京!”

于是,整个汴京轰动。

熙河报捷?!

这可是大事!

坊间顿时得意洋洋,无数瓦肆勾栏里的人,旋即开始猜测。

托汴京新报,每日报道大宋必胜,西贼必败的福。

而且,每隔几天总会有一篇署名胡飞盘的文章,从各种角度论证,为什么西贼必败,我朝必胜。

颇有种三国郭嘉上魏武十胜十败的既视感。

也托汴京新报的福现在的汴京勾栏键政家与瓦肆评论家数量激增。

每当夜幕降临,闲暇下来的人们,在那勾栏瓦肆中二两马尿下肚,就会开始评论前线。

而其口径,自然是全盘照抄的汴京新报言论。

于是在这些人的鼓噪和宣传下,现在的汴京人,对于战争的前景已经没有了疑问。

只剩下王师此番是大赢,还是特赢的分别了。

但,比起汴京人,在得知了事情后,最高兴的莫过于高家、向家了。

高、向两家在听说了熙河捷报入京后,立刻就高兴的合不拢嘴了。

两位太夫人,更是第一时间,就给家里的下人、婢女们发赏。

人人都拿到了一个大红包!

不止如此,两位太夫人还派人去了她们拥有的那两个堆垛场,给当天还在堆垛场上工的青壮们发赏。

每个人都拿到了一百文钱的赏钱,于是,青壮们欢欢喜喜的给高、向两位太夫人道了谢,还说了许多好话。

在吩咐了下人,去做这些事情的同时。

两位太夫人,则是第一时间,召集了高家、向家的命妇们。

命她们立刻入宫,去到宫中,向两位娘娘朝贺。

但其潜台词却是——邀功。

无论高公纪还是向宗回,可都是高、向两位太夫人的嫡亲孙子(儿子)。

可不能让朝中的文臣打压,委屈了自家的宝贝孙子(儿子)。

同时,这多少也有些对外廷文臣们示威的意思。

两位太夫人到现在都没有忘记去年,外廷的那些文臣,对他们的宝贝孙子(儿子),吹毛求疵甚至横加指责的事情。

现在正好好好打他们的脸!

庆寿宫。

太皇太后,半闭着眼睛,抱着怀中的狸奴,听着粱惟简,给她念着从外面坊间抄来的《三国》。

据说是小报上连载的故事。

太皇太后特别喜欢这个故事,因为上面描述的武将单挑,完美满足了她本人对先祖英勇事迹的幻想。

奈何,这小报刊载的速度很慢。

太皇太后每听完一个故事,都要等好几天,才能等到新的连载。

这多少有些不美了。

正听着粱惟简讲到那赵子龙一身是胆,长坂坡下救少主的精彩之处。

殿外传来了喧哗声。

太皇太后顿时不太高兴了:“什么事情,如此喧哗?”

“粱惟简去看看。”

“诺!”

粱惟简转身出去,只片刻,他就欢欢喜喜的回来,跪在太皇太后帘前磕头:“恭喜娘娘,贺喜娘娘,熙河路经略、熙河边防财用司等联名报捷!”

“却言是熙河已生擒青宜结鬼章!还在那邈川大破西贼,斩首数百!”

太皇太后刷的一下就站起身来,念了一句阿弥陀佛,然后就面向永裕陵方向道:“真是祖宗保佑啊!”

粱惟简自知道这位太皇太后真正的意思,立刻拜道:“臣恭贺娘娘,家中出了将种,必可福佑子孙,富贵无期!”

太皇太后轻笑起来。

这高公纪确实不错!

没有给她丢脸!

尽管高公纪可能都没有参与战争。

可他人在熙河,这就是功劳!

谁还敢不分功给他?

保慈宫。

“真是祖宗保佑!”向太后拿着送到她面前的报捷文书,对赵煦道:“六哥,这鬼章可是先帝悬赏欲擒的吐蕃大首领!”

“如今此獠被擒,足可告慰先帝神灵矣!”

当年王韶开边,正是因为这青宜结鬼章在踏白城的反击而被迫中止。

他的丈夫一直引以为憾!

赵煦轻声道:“母后,不要忘了,国舅在熙河,也是有功的。”

向太后听着,摇头道:“向宗回……”

“他能有什么功劳?不添乱,吾就很欣慰了!”

她伸手抓着赵煦的小手:“官家也不必因为吾而偏袒、偏爱于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