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跟谭晓宁喝的茶(1 / 1)

出猎 乌龙茶叶蛋 1078 字 8天前

肖乾广州之行的待办事项都已经打勾完成的差不多了。现在只剩下拜访鑫森。

唐欣联系了谭晓宁,把他们的见面安排在了一家广式茶楼里。

这家叫蘩楼的装修是典型的岭南民居式样。几何拼接的彩色玻璃被用来作了隔断。

这种叫“满洲窗”的玻璃样式传说是满洲八旗引入的工艺。

唐欣和程旭刚来广州时,他们很爱在西关老城暴走。一路上总能被这些嵌在土灰、老旧的房墙上的明艳玻璃吸引。

蘩楼里的满洲窗以红绿为主色调,耀色中透着一股市井的烟火气。

唐欣熟练的为大家清洗着餐具。她已经很熟悉广州人吃饭前用热水烫餐具的习惯。

杯碟在她手里轻快的流转,带着温热的温度又回到宾主的手里。

肖乾和谭晓宁微笑着看着唐欣的忙碌。气氛烘托的很好,虽然他们只见过一面,此刻却是老友相聚般的轻松。

盛着点心的小巧蒸笼被一个个摆上餐桌。一笼三件,正好适合三个人的聚餐。

肖乾帮着唐欣为大家分餐。冒着热气的点心和茶水,友好的寒暄,肖乾想要保持住这样对话的节奏。因为,今天他不是来谈生意的。

“您也不是广州本地人吧。”肖乾从谭晓宁的口音判断。

“是。我是湖南人。”谭晓宁笑答。

“我是洛阳的,”肖乾说。

“我是武汉的,”唐欣说。

“我们都不是本地人哈。那我现在说,来了广州才知道饮茶是吃饭的意思,不丢人吧。”谭晓宁玩笑着说。

三个人都笑了,点头表示认同。

“好久没有这么安安心心坐下来喝茶吃饭了,”谭晓宁感叹,“但是,我这也没饿瘦。”

谭晓宁拍着自己的胖脸,胖肚腩自嘲。

肖乾没料想会议上一板一眼不苟言笑只谈技术创新,科技转化的谭晓宁私下这么“有趣”。

他下意识的瞄了眼谭晓宁的肚腩。还好,貌似没有比上次见有明显的膨胀感。

“我听蔡坤总说,鑫森最近参加了一个高官的科技创新评奖,还得了金奖。你们的团队的确都是技术精英啊。不知道上次您说的新产品量产是不是已经实现了。”

在鑫森之前,肖乾认识的民营企业家只有李俊和王声。李俊嫌弃欧洲太慢,又嫌弃国内太卷;王声步步为营,稳扎稳打。

鑫森在他第一次接触时,已经展现出和他印象中的民营完全不同的强烈的企图心和拚劲。没想到国家资助一拿一个准,奖项也没落下。这要是放到资本市场又是一项融资的加分项。

“嗯,我们的一款自主研发的IP产品已经在跟一家芯片公司做芯片集成实验了,”看肖乾一脸真诚的佩服,谭晓宁脸上有了抑制不住的骄傲,“在我们这还真用不上卷。愿意跟着我们创业的就是奔着梦想去的。大家都很热血。恨不得明天就能有突破性成果。”

“自主研发”,这四个字让肖乾再次心生佩服。他清楚的记得蔡坤跟他提过芯片开发周期漫长,说十年也不嫌长。

虽然他不能确定IP的开发是不是比芯片容易得多,但是谭晓宁作为研发总监上次见面提了要自主创新,突破“卡脖子”难题,这再见就成了。

这是什么速度。关键要没几把刷子,光有毅力和决心也成不了啊。

李俊告诉他回国要趁早,陈国豪告诫他如果不把握时机,回国的可能性都可能失去。现在回过头来看,真要感谢他们当年的“醍醐灌顶”。

“那我们以茶代酒,祝贺谭总实现理想。”肖乾和唐欣同时举起了手里的茶杯。

谭晓宁胖圆的脸被开怀的笑容撑的更加饱满了。唐欣看着这满是胶原蛋白的脸,“憨态可掬”这几个字不自觉的划过脑海。

她忍不住咯咯笑出了声。

“看,让唐欣见笑了,”虽然唐欣出于礼貌,始终客气的称谭晓宁为谭总,但是,谭晓宁已经不再用唐小姐称呼了。

“我们的这点成绩在你们大厂面前不值一提。肖乾你跟新力还有蔡坤做了这么多年的项目,应该最清楚吧。”谭晓宁转头跟肖乾说,“他们可是随随便便就能拿捏住我们的。”

肖乾是真喜欢谭晓宁随随便便就是一句大实话的直男性格。对自己始终保持着清醒认知。

有梦就追,又不得意忘形,还真不怕说一句,哪天就能赶超了。

“谭总客气了。现在的外企、大公司哪个敢小瞧有技术、能融资的初创企业。

“不想打就买下来。这在业界也很普遍。毕竟他们有资金优势,”谭晓宁总结道。

突然他停住了说话,神情也严肃了起来。似乎是说错了话。

唐欣想,谭晓宁是不是觉得这么说他跟弗氏共同的客户不妥。好像新力只是有钱,没技术能打的意思。

“谭总说得对。我接触了几次鑫森的同事,他们真是好拼啊。我看他们干通宵都是常态。”唐欣扯开了话题。

“是的。我们做开发的,白天大家各忙各的,晚上就聚在一起聊各自的成果,看合成测试的时候会不会有问题。”谭晓宁跟着唐欣的思路。

“不过,我看你也不比我们轻松啊。常常很晚了还回我们群里的消息。一个女孩子这么拼,佩服。”谭晓宁忍不住竖了竖拇指,“我们很多同事都说,能跟唐欣这样完全没有‘整顿职场’气质的年轻人合作很幸运。”

这下轮到唐欣变了脸色。既然,已经点到这了,她不得不让谭晓宁他们失望了。

“不好意思,谭总。以后,可能我就没法继续跟进项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