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拳】
北仑港,张学良的眼神中有种离别时的伤感,连说话都有点哽咽。这次南下之行,让他看到了不少在东三省、奉天,根本看不到的风景和见识。
让他想起以往的沾沾自喜,无异于井底之蛙,不免双颊发红。
“汉卿,你将来是要为东三省三千万百姓谋福祉的人,商业不过是小道,成与不成,对你,对我,都没有大影响……”王学谦语气平缓、真挚、却如同夏天的河水一样温和。
这样的话,已经算得上是良言规劝了,可是张学良却像是受到了莫大的侮辱一样,梗着脖子说道:“王哥休要为小弟担心,日本人虽然嚣张狂妄,但东三省是民国的东三省,是我张家父子的东三省,汉卿绝对不会让王哥失望的。”
“诸事最难在于坚持,为兄就把坚持这两个字送给你,希望你能够守住本心,为百姓谋福利!”王学谦在心底里都觉得自己说的话,假的可以,但问题是张学良实在是太配合了,以至于他都有些不忍心。
张学良拍着胸脯道:“我要好好干!”
稍微撩拨几句,就拍着胸脯要打包票。
其实,王学谦要做的很简单,就是给日本人添堵。日本的政府,赤字运作已经很多年了,对国内的军费都已经是捉襟见肘了。而作为海外利益的南满,已经不可能在本土获得资金上的支持。
一切都需要依靠南满自己的盈利来解决南满铁路扩建的目的。只要能够将南满铁路株式会社的经营范围不断的缩小,那么就能压缩南满铁路株式会社在东三省的铁路扩建,为张家父子赢取时间。
不管张家父子在民国获得了如何大的政治成就。可实际上,在王学谦这里,这两人都不是成功者。
张作霖的水平要比张学良高得多,就算东北军在兵力上,军备上,武器上都要优秀于其他军阀的军队。但在战略上属于二流,战役指挥上。更是三流。要不是‘直系’自己问题严重,就算张作霖重用徐树铮当参谋长。可他面对吴佩孚,一样都没有入关的可能。
而张学良更是不堪,五万大军,各种火炮齐全的情况下。围困数千,没有重武器,缺衣少食,弹药奇缺的傅作义部整整半年,以失败告终。成就了傅作义善守的美名……
实在让人费解,张家是如何拿下关外五省的控制权的?
送走了张学良,民国的政坛学界却发生了一件大事,导致了一场席卷南北的‘骂战’。
而发起这场‘骂战’的关键人物确实在民国政坛一直以好脾气著称的《被坏人利用的好人》和《问蔡老先生》,虽然标题还算客气。但语气却非常不善的质问蔡元培的立场问题。
‘国党’这些年的政治立场本来就很值得怀疑,谁上台,就反对谁的做法确实很不得人心。
而孙大先生想要北方的基地是广东,凭借一个省份的能量,是否有北伐胜利的可能且不说。那么随着战争的开始,广东显然是无力支持整个北伐战争的开销的。二千多万广东百姓必然会不堪重负。民不聊生。
蔡元培、李建勋、毛邦伟等人都不是位高权重的实权派,不过是在文化界名声不错的名流。
他们的联名通电。原本不该引起一场意识和立场上的争论和谩骂。
但是随着梁启超、章太炎、张继陆续加入,除了少数人支持蔡元培之外,其他人都是一面倒的对准了蔡元培。措辞一个比一个严厉,就差将蔡元培骂成是直系军阀的走狗,面对如此大的压力,直系方面却迟迟没有参与进来,给予蔡校长足够的支持,扮演了一个十足的猪队友。
这时候的曹锟,只要站出来表明立场,说些让‘国党’哑口无言的条件,比如说谈判的意图,任何问题都可以放在谈判桌上之类的话,蔡元培也不会如此被动。
以至于很少写文章的王学谦都忍不住了,写了一篇《秘密革命》的讽刺文章,让陈布雷发表。
陈布雷一看之下,顿时大为吃惊,可吃惊之余也知道王学谦的性格,平日很少参与这些狗屁倒灶的事,这次为何竟然干预起来。
“先生,这篇文章?”
“就署我的名字,我就不信了,一个少数人喊的砰砰响,却裹挟民意的政党,有什么理由将大义放在嘴边?太炎先生去过云贵,他会深入兵营,了解到士兵的革命热情?都是扯淡,他只是不过影响一些实权派军官而已。用这些话来搪塞蔡元培先生,本来就不该。还说他在革命的时候,蔡元培先生在德国。我算是看透了,‘国党’除了反对袁世凯称帝大得人心之外,其他都是为了谋取自己执政的野心。这种心态,祸国殃民。”王学圻侃侃而谈,丝毫不在意他正在做一件对陈布雷来说犹如惊天霹雳的事,欺师灭祖。
陈布雷踉跄的有些不稳,惶恐不已的提醒道:“先生,章太炎先生可是您的老师啊!”
“这倒是!”王学谦捂着脑门,但很快就释然了:“我师公俞樾好像当年也被我老师骂的狗血淋头吧!对……这是师门的传统,心里有话还不让说,非要把尊师重道挂在嘴边,这是伪君子行径,我们不能做。”
陈布雷着急道:“可是……先生,理由呢?”
王学谦瞪眼道:“看不惯!”
陈布雷顿时傻眼,王学谦说的理由简直让他有种五雷轰顶的感觉。他的这个理由,往通俗了说,叫‘打抱不平’;用江湖用语解释叫‘助拳’,根本摆不上台面的好不好?(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