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项庄舞剑(1 / 1)

汉魏文魁 赤军 828 字 1个月前

、项庄舞剑

是勋悄悄跟郑浑所说的话,是什么意思?“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此不可不虑者也。,

你以为今天陈祎、魏讽他们设下圈套,仅仅为了损害我的名声,想要拿我当垫脚石,好踩着显身扬名吗?恐怕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吧?你想想魏讽曾经背诵过《求贤令》,质疑曹操“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陈祎也说我“岂不欲进道德之士以察其弊,而特使魏王‘唯才是举’耶”——矛头所指,不会其实是曹操吧?!

曹操“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确实与传统儒家道德相龃龉,也必然一定程度上动摇世族的根基——自东汉朝中期以来,世族便惯于标榜道德,掌控舆论,以此来稳固本阶层的地位。陈群急着要提出“九品中正制”来,就也有想扭转曹操的用人倾向之意图——中正品评人物,本是道德中所要表达的基本含义,乃亦散见于其诸文当中。其中也包括了原令中的这几句话:

“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实不可也。何者?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

有人说曹操你要真是汉室忠臣,那就放下兵马,回藩就侯,安度晚年好啦,干嘛一直霸着权柄不放呢?曹操说别傻了,我要是一旦放下权柄,必然身遭**,甚至尸骨无存。所以为了子孙考虑,也怕我失败之后,国家跟着危险,所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老子不干!

是勋说我今天才明白曹操这话说得真对。我才刚交卸了魏之中书令的职务,就有这么几个小子跳出来闹事儿,想要诬陷我,一旦真因此而把我搞臭,我还有东山再起的可能吗?

周不疑叹道:“民之举君,本为养己,君之置吏,本为治国。然今为吏者身着锦绣,腹充膏腴,生死黎庶,煊赫无比,是以人皆贪慕者也。既慕之,必望代之,于是放辟邪侈,无所不为耳。使为君不贵,为吏劳苦,斯人人皆为许由矣!”

为啥传说中唐尧想把帝位让给贤人许由,结果许由不但不受,还忙着跑去河边洗耳朵呢?因为当时为君者实为百姓服务,是个苦差事。倘若跟如今似的,君王显贵无比,官吏享用充足,还能随意决定他人的生死,哪儿还出得来许由啊?出来的都是一批想要踩着别人往上爬的小人啦——这不,您今儿就碰上了几个。

是勋忍不住又要教育周不疑了:“其上古之世,五十服帛,七十食肉,人岂无欲耶?为其无可得也。今田地所产、织机所出、商贾所殖,乃有其余,有其余则必有其人占矣。今之犬马,食用过于昔之黎庶;今之黎庶,食用过于昔之富豪;今之小吏,食用过于昔之君王——时移事易,旧弊云消,新弊又生,非悲天悯人、仇恶疾世而可改者也。”

你都想象不到,我前一世不过一普通小市民,可是吃穿用度、日常享受,就已经比解放前很多老地主都要强啦。社会就是这么发展的,你光怨天尤人,那是屁用也没有啊,整天琢磨这些让人郁闷的事儿干嘛?

关靖在旁边笑道:“吾昔有一乡里,垂三十载足不出户,其家也小富,父慈子孝,兄爱弟悌,妯娌不妒,乃以为小康之世,近乎于道矣。逮关东乱起,兵燹交合,家族破败,妻子离散,乃以为人世将亡,行将归于禽兽矣。是皆所见少,故所志短也。元直乃随主公四方,亲聆教诲,方能脱此妄想耳。”小子你还是见识短浅啊,得要多看、多听、多想,才能跟得上你老师的脚步,不会整天琢磨那些有的没的,长吁短叹下口出离经叛道之言。

正说着呢,忽听门上“毕剥”声响,随即传进来一个声音:“末乃符谙也,未识是公可安寝否?即当候问起居。”

是勋疑惑地瞟了一眼关靖。关靖微微一笑,那意思,我知道此人来意,没关系,您放他进来吧——好歹也是此间主人、大儒之后,虽为白身,也该给他点儿面子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