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寿春城下(1 / 1)

汉魏文魁 赤军 660 字 1个月前

、寿春城下

治乱世应用重典,这道理曹操明白,是勋也明白。

后汉之所以衰颓,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法规太宽松,并且往往有法不依——当然这主要是对官僚士大夫,而非对普通百姓。所以后来郭冲五事中就说,诸葛亮治蜀,“刑法峻急”,法正去劝,诸葛亮却说:“……刘璋暗弱,自焉已来有累世之恩,文法羁縻,互相承奉,德政不举,威刑不肃。蜀土人士,专权自恣,君臣之道,渐以陵替;宠之以位,位极则贱,顺之以恩,恩竭则慢。所以致弊,实由于此……”

裴松之疏《三国志》的时候,把郭冲五事全都给驳了,但这事儿未必是真,话中的道理却是不错的,而且并不仅仅适用于蜀中,整个儿大汉朝,东西南北,全都是这种对百姓“德政不举”,对士大夫“威刑不肃”的局面。曹操所以能够崛起中原,诸葛亮后来所以能够稳定蜀地,很大一个因素就是靠着整顿法纪,运用重典。要都跟袁绍似的连身边儿的主要谋士都无法约束,由得他们兼并田地、搜刮民财,曹魏和蜀汉就全都立不起来,曹家和刘家也全都是袁家的下场。

当初兖州动乱以后,是勋就曾经劝曹操要趁机整顿当地世族来着,所以在“明法”这方面,他跟曹操的施政理念是相当接近的,故而他提出要申明军纪,曹操也就全盘接收——虽然有点儿走歪,但正道儿该怎么走,是勋本人也不是很清楚。

曹操是搞了“特务政治”啦。其实在特殊的背景下特务亦有其用。甚至“特务政治”亦有其用。对于一向疑心病重的曹操来说,既然捡起了这柄利刃,那就绝对不肯放下。所以是勋一直就事论事,光说孙汶,而并无怨怼校事制度之语,更无片言只语指向赵达——可是眼瞧着曹操已经光火了,即便只想救下孙汶一个,又该怎么继续劝说呢?

是勋长长地吸了一口气。在心中给自己鼓劲儿:加油,你成的,只要镇定下来,你一定能够救下孙毓南的性命来……你这张嘴已经说遍了天下英雄,又不是,但你光带上有临阵机变之能的程昱、荀攸就好了嘛,让我也歇在大营多好啊。想到这里,就忍不住打了个大大的哈欠。

荀攸在旁边瞧见了,就不禁微笑着低声道:“主公甚器宏辅,故携卿上阵。以宏辅之才,多加历练,我等皆不及也。”是勋急忙摆手道:“荀公说笑了。”心里却想,肯定是白天跟曹操怄了气,所以他才找机会收拾我,不让我好好睡觉啊!

曹军来到寿春西门外,距离两里多地潜伏下来,紧张地盯着漆黑夜色下如同巨兽一般的城池。果然等到午夜时分,忽见城头上有火光晃动,曹操一声令下,率军潜行迫近,便听“吱哑哑”响,吊桥首先放了下来,随即城门也被缓缓打开。曹操留了一个心眼儿,派一队兵举火来烤吊桥上的铁链,都斫断了,随即在众军拱卫之下,直冲入城。

曹纯等仍然潜藏在黑暗中观察形势,只等曹操占稳了城门,发出讯号,就要一起杀入,全夺寿春。可是是勋眼见得前军杀进城内,时候不大,他还跟这儿腹诽曹操带自己上阵呢,突然城门口火光暴起,随即无数滚木擂石抛将下来,将城门牢牢堵住!

“啊呀,中计了!”(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