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祀天地
民间传说,后来的诸葛夫人黄氏女(据说名叫“黄月英”),其实长得挺漂亮,或者说因为躲避战乱而故意把脸涂黑,或者说为乡中所嫉而污蔑为丑女,是勋从前就觉得两种说法都不老靠谱的。首先,黄小姐将将成年的这段时间,荆州尤其是襄阳周边就挺太平,没啥战祸可避;其次,黄家好歹也是当地的名士,有谁敢那么大胆子污蔑他家小姐?
等到黄授把一行人迎进草庐,还专门唤出妻女来相见,是勋就终于瞧见那位黄小姐啦。这小丫头估计也就才七八岁,穿着布衣,梳着双鬏,不但跟他爹如同一个模子里塑出来的五官,而且正如书中所写,是“黄头黑色”——皮肤又黑又糙,头发却又黄又稀。虽说女大十八变,就有可能越变越好看,但终究三角眼不去韩国整容是不会变成杏仁圆眼的——倒挂眉毛倒是好修饰。所以说,诸葛亮可能真是相中了这小丫头的才学,所以才忽略了她的容貌,终究帅哥娶丑女这种事儿,后世自由恋爱时代都未必罕见,更别说包办婚姻的这年月了。
当日晚间,赵岐、是勋、孙汶就寄宿在了黄家。黄绶家境不宽裕,也拿不出什么好东西来款待贵客,就光给三人上了热水和豆、麦的杂拌饭,配菜也只有腌萝卜和咸鱼干。是勋多少觉得有点儿难以下咽,可是瞧着赵岐老头儿吃得挺香,细嚼萝卜就跟品山珍似的,咂摸鱼干就跟尝海味似的。他也只好咬着牙。跟吃药一样用白开水把那些粗食冲下喉咙去了。孙汶那粗坯同样吃得挺香。而且一连塞了五大碗饭,瞧黄夫人那眼神儿,好象生怕这条大汉一顿就把自家全年的余粮都餐光了似的。
用过夕食之后,天色逐渐暗了下来,黄承彦点起蜡烛,自然而然地就开始跟赵岐讨教经学。他还从书架上翻出好几卷竹简来,恭恭敬敬递到赵岐面前:“此为赵公所著《孟子章句》,授前自友人处抄得其中三卷。日夕研读,获益匪浅。然尚有不明之处,天幸得遇赵公,正好请教。”
赵岐捋着胡子,面带微笑:“此亦一家之言尔,若有疑义,共同切磋可也。”
于是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开始探讨起《孟子》来了,是勋在旁边听着,就有点儿兴趣缺缺。话说这年月孟老大的地位还没有后世那么高。士人需要研读的经典只有“五经”,还压根儿就没有“四书”。基本上,十个士人里面至少有九个,一辈子都未必肯读《孟子》。赵岐可以说是节给删掉了。
这回是勋把后世嘲讽孟子的打油诗改头换面,拿出来问赵岐,其实是存着恶作剧的心思的,就仿佛学生不满老师照本宣科,所以要故意捣乱。他估计赵岐要么拍案呵斥自己,要么随便歌颂孟子几句糊弄过去,可是没想到赵老头儿还真的回答了,不但回答,并且大力推崇书中的民本思想。
对于这时代的士大夫来说,这可是非常的难能可贵啊。
本来事情倒这儿也就可以结束了,捣蛋学生提出问题,老师正面给出答案,学生也挺佩服,就不该再多说什么,继续老实听课,或者告个罪退堂也就罢了。可是是勋脑海中突然有灵光一闪,就此顺杆儿爬,问赵岐道:“如今天子为小人所制,亦失其柄,有如昔日之周天王。如孟子所言,难道亦当求乎魏、齐,以一天下么?”
“是何言欤?”赵岐果然把脸给板起来了,“周自平王东迁以后,即失其柄,诸侯纷争,人心不附,况釐王以后,多不修德。而我炎汉之乱,不过十年而已,天子虽然蒙尘,却无失德之政,今日亦脱离小人掌控,行将东归雒阳,岂可与东周相提并论?天心其无厌汉矣,汉祚终不当灭!”
是勋心说汉祚灭不灭的,老子比你有发言权多了,但我所以引起这个话头,还真不是要跟你说这事儿,老子要说的是:“人心昔不附周,今亦未必附汉也。赵公岂不见刘景升之郊祀天地乎?”
赵岐闻言,大吃一惊,转过头去就问黄授:“果有此事乎?”黄授长长地叹了一口气:“确有此事。昔韩德高(韩嵩)虽苦苦劝谏,而刘牧终不肯听。故而余等士人,虽皆受辟,宁可隐于山林之间,不愿再出仕荆州矣。”
他这回答早在是勋的预料当中,于是是勋斜眼瞟着赵岐,心说老头儿,你这回明白我究竟要说些啥,是何用意了吧?老子就是在给刘表上眼药,以报他想找票学问家难为我的深仇大怨!(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ps:今天第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