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岁月如歌(1 / 1)

时间过的很快。

进入八十年代中叶,国家一片经济建设的火热景象。

日子越来越好。

家家户户都有了积蓄。

四合院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李乔已经从四九城大学毕业,经宋默渠推荐,他选择南洋理工大学,攻读金融学硕士学位。

小当、宋青染也随他一起前往南洋理工,在海外深造。

娄晓娥已经将“盛和国际”带到了“国际资本大鳄”的高度,盛和国际不仅在海外扩张版图,更是趁着改开的东风,在国内大举投资。

此时,娄晓娥感觉自己的学识不足以支撑“盛和国际”未来的发展,所以就卸下一身荣耀,带着萧灵素前往美洲、欧洲留学,并在南洋理工与李乔汇合。

至于“盛和国际”的掌控权,则暂时交由萧正豪代理。

随着萧灵素的日渐成长。

李乔也有意让她在未来接掌“盛和国际”这艘巨轮。

而娄晓娥、萧正豪,则是萧灵素的引路人和护航者。

与此同时。

“盛和红星”也在内陆蓬勃发展。

谢供销是个非常具有开拓精神的人,“盛和红星”的扩张正好赶上改开的第一波红利,所以,发展势头相当迅猛。

在最近五年之内,“盛和红星”的资产总值,直逼“盛和国际”。

可以说,现在的“盛和红星”真正实现了与“盛和国际”的平起平坐。

李乔多年前设想的盛和“双子星”计划,至此圆满实现。

未来,李乔希望“双子星”能够交叉发展,资源共享。

“盛和国际”更加注重国内市场,“盛和红星”更加注重国际市场。

只有这样,走向国际的才能不忘了根,扎根国内的才能不忘“天外有天”。

李乔给“盛和红星”规划的接班人是小当。

这一点,几乎人尽皆知。

小当在大学期间就已经接手“盛和红星”的人事和财务部门,并长期在盛和总部实习。

因此,她未来接掌“盛和红星”是顺理成章的事。

为此,李乔也给她配备了两个保驾护航的人。

一个是牛大耿,一个是牛小伟。

牛大耿自不必说,“盛和红星”的绝对元老,资历比谢供销还高。

他也是李乔特意安排给小当的“老师”,集团内的业务没有他不熟的。

牛小伟则是掌管着“红星轧钢厂”的实干家。

“红星轧钢厂”如今也隶属于“盛和红星”集团,是子公司之一。

李乔本来想让牛小伟直接进入盛和红星高层。

不过,牛小伟拒绝了,他还是愿意呆在轧钢厂,带领工人弟兄们流汗出力。

李乔也不勉强。

总之,有牛小伟在,小当未来接管“盛和红星”就有底气许多。

另一方面。

大龙、小龙已经直升GJ全安部门,分别掌管一部和二部。

在这一时期,一部和二部的…………是香江。

确保…………平安回GUI。

李乔设在海外的账户,依旧向大龙、小龙提供巨额行动经费,为………………尽一份力。

同时。

娄晓娥也凭借她在香江搭建的关系网,为九七香江…………铺平道路。

……

四合院。

傻柱、秦淮茹成立了一家“幸福养老院”。

不仅负责照顾院里的老人,也接收外面的老人来这里养老。

当然,他们不是免费的,而是每个月都要收一笔钱。

一大爷、一大妈、二大妈、三大爷、三大妈、贾张氏、何大清等人成了“幸福养老院”的首批顾客。

他们都有自己的房子,因此就把房子当成资本,入股“幸福养老院”。

傻柱、秦淮茹每天负责照顾这些老人的吃喝拉撒。

秦淮茹还把何雨水、秦京茹带上,成立了护工团队。

傻柱则依靠一手“谭家菜”的厨艺,一边给老人们做饭,一边抽空出去干包席,挣大钱。

这一时期,在外面干一场包席,能挣上千块。

这可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依靠这些钱,傻柱和秦淮茹的日子过的相当不错。

棒梗还在轧钢厂上班。

并且混上了车间副主任的位子,大小也算个头头儿。

当然,如今的轧钢厂跟当年没法比。

所以棒梗的威风也弱了许多。

……

许大茂的地下放映厅依旧红火。

他还扩大规模,开始搞连锁经营。

四九城的各个区域都有他开的地下放映厅。

这一时期,思想JF成为主流,到地下放映厅看电影也不算什么丢人的事。

所以他的事业越做越大。

他还将从香江引进的功夫片、武打片分发下去,直接在大街上叫卖,也赚得盆满钵满。

当然,他也有烦心事。

那就是不育。

他已经跟秦京茹结婚很多年了。

夫妻俩一直没孩子。

这些年,为了怀上孩子,他们到处寻医问药。

可惜都没成功。

许大茂都快绝望了。

他甚至借助萧正豪的关系,前往香江求医。

可是现代医学也没办法。

这成了他的一块心病。

眼见他跟秦京茹的年纪都越来越大。

再要不上孩子,他这辈子可就断子绝孙了。

跟他一样着急的,还有傻柱。

傻柱是因为秦淮茹故意结扎,才没有孩子的。

这让他对秦淮茹心怀怨恨。

可他又不敢当面抱怨,只好每天长吁短叹。

……

一大爷、一大妈、二大妈、三大爷、三大妈、贾张氏、何大清,年纪都大了。

他们一起住在幸福养老院。

一大爷白发苍苍,皱纹满面,行走都要依靠拐杖。

他还是像以前一样喜欢管闲事,对院里的一切都有责任感。

一大妈已经佝偻了,头发花白,腿脚不便,眼神不济,每天只能挽着一大爷的胳膊,在院里溜达来溜达去。

二大妈也跟一大妈一样,得了白内障,看不清路,需要人搀扶。

三大爷、三大妈的身体要强一些,但也有各种老年病缠身。

三大爷还是喜欢钓鱼,每天早晨都推着自行车去后海转一趟,顺手采点路边的瓜果野菜回来当饭吃。

三大妈每天出去捡破烂,卖了钱好补贴生活费。

毕竟,光靠三大爷一个人的退休金,是养不活他们老两口的。

至于他们的儿子阎解成、阎解矿,则早就搬离了四合院,对他们不管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