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四零章 天津船厂(1 / 1)

天津船厂

黄台吉率军败退回辽东之后,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奖惩善后,迅速稳定住了后金国内本已有点岌岌可危的形势。 X

然后,黄台吉一边在八旗子弟的面前,上演着罪己自罚、面壁思过的戏码,一边盘算着,筹谋着,将来应该如何恢复女真人的国力国势,应该如何干掉盘踞在卧榻之侧的东江镇,进而如何再次去征服朝鲜,甚至有朝一日,再去征服明国。

黄台吉败了这一场,损失了大量的精锐人马,但是他却由衷的不服气。

在他看来,明过于依赖火器,过于依赖坚城,至于人马士卒根本不如他八旗子弟精锐,只要他有了攻坚破城的大炮,有朝一日再次南下明朝,取胜不是问题。

不过,在黄台吉心心念念的重炮,八字还没有画出一撇的时候,大明这边崇祯皇帝惦记已久的大型战船,终于在天津府大沽口船厂的巨大船坞之中,正式开工建造了。

如今这位崇祯皇帝与前世最大的不同在于,他的手中没有那么缺钱。

尤其是在这一次抄了以范永斗家族为代表的一大批汉奸商人之后,崇祯皇帝的手中,可是有了好大一笔银子。

这么大一笔银子,崇祯皇帝当然不会学守财奴们的做法,让它们躺在银库或者地窖里继续睡大觉。

其中的七成,崇祯皇帝将其存入了皇明经世银行之中。

除了京师总行之外,还有就近的太原分行,以及这半年来经世银行新开办的大同、西安、洛阳、归化、东胜、热河、天津分行。

崇祯皇帝虽然是皇明经世银行的大股东,但却不必事事费心劳神。

因为除了崇祯皇帝以外,户部是经世银行的弹劾,皇帝一概置之不理。

原本历史上的明末,朝政事务上的一大弊端,就是皇帝与大臣们都没有耐心。

往往一个政策刚定下来,施行还没有多久,一看不见成效,立刻就要废止。

而执行这个政策的人,则会被推出来为当初的决策承担责任,要么免官去职,要么人头落地。

这个局面也是如今这位崇祯皇帝需要尽量去避免的。

何况沈廷扬的各种想法,都向他汇报过,而且也经过了他的同意,比如说远渡重洋前往巴达威亚购买荷兰人的远洋夹板船,再比如“花费巨资”千辛万苦地,将“加利恩号”带回来之后,又一块船板一块船板地将它拆了个稀碎。

所有这些导致沈廷扬被朝中言官交章弹劾的情况,都是经过崇祯皇帝批准同意的,崇祯皇帝自然不能为这事处置他。

然而,崇祯皇帝虽然根据历史上沈廷扬的表现,对他十分信任,但是也担心自己信错了人,而且眼看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如今连海军都督府都明旨设立了,而自己想要的海军战船,却还一条都没有开工建造,心里当然也是十分着急。

没有大批的新式海军战船,新设的海军都督府就将一直是个笑话,大明老式的水师除了能够在沿海靠岸航行之外,也就能欺负欺负没有水师船队的女真人。

至于其他的就别提了,别说在海上对付荷兰人、西班牙人了,就是去个吕宋、琉球、日本都费劲,去了之后,能不能安全返回都难说。

崇祯皇帝虽然着急,但是他也知道,除了继续加大投入之外,他也没有别的办法。

不过他的加大投入,也的确很快就换来了效果。

那一批从巴达威亚跟着加利恩号前来大明的荷兰东印度公司船工和水手,在沈廷扬开出的高额薪水诱惑之下,有相当一部分选择了留在天津,选择受雇于大沽口造船厂。

与此同时,已经与沈廷扬成为了朋友的荷兰传教士范德烈,在经停濠镜澳和前往热拦遮城的时候,当面邀请和写信邀请的几个荷兰破产商人杰莱米亚斯范弗里特(jeremias van vliet)、皮特-佛罗里斯、卢卡斯-安泰里斯,也被大沽口造船厂高额的薪水所吸引,分别从热拦遮、濠镜澳和巴达威亚,带着自己招募的一些西夷工匠,终于辗转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