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风起(1 / 1)

混在东汉末 庄不周 1033 字 3个月前

风起

唐英子蹑手蹑脚的扒在窗口,歪着头,眯起眼睛,透过缝隙向里看去,过了一会儿,她悄悄的退了回来,捏着嗓子对站在柱子后面的郭嘉说道:“他们还在说话,快走,我们告诉长公主去。WWW.lread.cc”

郭嘉跟着她一路小跑,唐英子抢先进了门,大声对长公主说道:“长公主,将军哥哥还在和我外兄说话呢,你还是自己先睡吧。要是一个人怕,我陪你睡好了,将军哥哥今天晚上估计是不会回来了。”

长公主正和李氏说话,被唐英子的话逗得笑出声来:“他们还在谈,谈什么?”

唐英子眼睛一翻,“呃,我只看到他们在谈,谈什么,我却没听到。”

“他们先是谈颍川学院的事,后来谈朝廷要打击豪强的事,现在谈的是五石散的事。将军说,服散对身体不好,劝荀文若戒掉。”

唐英子很诧异的转过头:“咦,你怎么知道?”

郭嘉不好意思的笑了笑:“他们说话的声音又不小,只要用心听,站在门口就能听得到的。”

唐英子翻了翻眼睛,走去过摸了摸郭嘉的头:“看不出你还蛮聪明的嘛,怪不得将军哥哥喜欢你。”

郭嘉羞涩的垂下了头,长公主和李氏互相看了一眼,也不禁笑了。长公主说道:“英子和将军虽然没什么血缘,却亲如兄妹,英子被他宠得有些不像话,失礼之处,还请夫人见谅。”

李氏虽然出自李膺一族,可是毕竟现在寄人篱下,面对长公主,她不敢有任何失礼之处,连忙躬声道:“长公主言重了。将军仁义,英子姑娘也是天姓自成,我儿能得将军器重已是天幸,又得英子姑娘相伴,正是求之不得的好运道呢。”

长公主笑了,瞟了一眼对面灯火正明的房间,正看了一眼屋角的漏壶,估计刘修今天大概要和荀彧说得很晚,便不再犹豫,让人给刘修送了夜宵,便自行先睡了。

刘修果然没有回来,两人说得投机,后来荀彧干脆也没回去,和刘修说了大半夜,最后共床而眠,一觉睡到大天亮。也许是睡得太迟,实在是太困了,两人都有些散漫,你的腿搁在我的肚子上,我的胳膊揽着你的腰,却是要比你略逊一筹的,这可能和他太博学也有关系,在这方面不是很精深,文人气太重。政论嘛,不光要有文采,更重要的是有见地,只是从古人书里拾一些牙慧是不够的,还要研究实实在在的人情世故,不仅要看到某一个人、某一件事,还要看到贯穿其中的脉络,这才能写出切实有用的政论来。”

荀悦躬身施礼:“悦一定不负将军教诲。”

“教诲不敢,只是角度不同罢了。”刘修指了指远处的颍水,“比如说,站在这里看颍水,一目了然,却不够仔细,站在颍水边看,仔细倒是仔细,眼界却不够高。只有综合不同的角度去看,你才能得到一个全面的颍水。”

荀悦连连点头,荀彧捅了捅他,用眼神说道:“如何?”他们两兄弟在私下里讨论过刘修,结果意见比较一致,刘修虽然学问很粗疏,但是看问题有高度,有独到之处,最重要的是他真诚,他不讳言自己的学问不好,但他也没有把学问局限于书本上的一两句话,这一点和荀家的学风倒是颇为相近。

山下来了一队人马,数百郡兵列阵等候,董卓跳下马,快步走上台地,一边抹着汗,一边递过刘虞的命令,苦笑道:“将军,事情终于来了。”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刘修看到他的表情就知道不是什么好事,这两天他也听到了汝南发生的事情,知道这一天迟早会来,他同样报以苦笑,“既然那些人越界了,你也不好不理,要不然这窝囊的罪名是逃不掉的。反正我也看得差不多了,你就不用陪我,去忙你的正事吧。”

董卓唉声叹气,又说了两句,辞别了刘修,赶奔两郡交界的地方剿匪。

刘修对荀彧说,颍阴和汝南隔得不远,汝南人要做土匪,平原上是站不住脚的,入山是最好的选择之一,要入山就有可能经过颍阴,你赶紧回去,加强戒备,以免被那些人趁火打劫。

荀彧笑笑,家里已经准备好了,我回不回去的没关系,我跟着将军去洛阳看看吧。长这么大,还没去过洛阳呢。

刘修求之不得,对荀悦拱拱手道:“颍川书院的事就拜托你了。”

“那是我的荣幸。”荀悦还了礼,又说道:“本来我有个朋友要引荐给将军,将军现在要赶回洛阳,那就只好以后再说了。”

“不知是哪位高人。”

“他姓胡名昭,字孔明,高人也谈不上,只是姓子和我有些相似,不喜欢做官,只想实实在在的做做学问。闻说将军要建书院,他也愿意到书院来帮忙。”

刘修想不想来有这么一个人,不过既然是荀悦推荐的,想来不会差。“这里既然委托给仲豫,要请什么人来教书,只要你看中了就行。至于这位孔明先生,我这次不能和他见面,只好留待下次了,请仲豫代我向他表达欢迎之意。”

“将军客气了。”

(未完待续)